经典原则:雅各布定律
用户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别人家的网站(产品)上,而不是你的。这意味着他们希望你的网站(产品)跟别人的有相同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模式。
雅各布定律是由尼尔森十大原则的创立者、尼尔森诺曼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Jakob Nielsen 提出的。他认为雅各布定律更像是一种自然规律,只是在描述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用户在其他千千万万个网站(产品)上积累经验,学会如何使用网站,当一个网站跟其他网站一致的时候用户会立刻知道该如何操作,但如果违反了雅各布定律,那么用户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设计案例一致的排版 雅各布定律并不是说所有页面统统要设计成一模一样,而是具有相同功能的页面,尽量保持一致。这在 UI 设计的领域并不鲜见,尤其是一些功能性特别强的页面,各家设计的几乎大同小异,比如商品详情页。
案例:商品详情页 在国内,不论是淘宝、造作、网易云音乐,不论是合家欢风格还是性冷淡风格,甚至不论是不是电商 APP,只要涉及到商品的详情页面,版式都高度相似,上方是图片,中间描述,底部悬浮的操作区域,这也是用户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 ...
经典原则:法则
简介MAYA是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的缩写,20世纪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师雷蒙德·洛威合成了这个词。翻译过来是最先进但可接受,前卫又不失亲和力的意思,也就是现在一般惯称的前卫与亲近。
MAYA原则的三要素
典型性:对于特定的物体,人们会形成趋同的典型性印象。
新奇性: 顾名思义就是加入新的创意这点很好理解。
关联性:指在创造新奇性的时候,要注意新奇性与典型性或者其他元素的关联性,做到自然合理。
人们喜欢新鲜新奇的东西会被它们所吸引,但这也是有限度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超出这个接受范围,接受度就会逐渐下降。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应该平衡好亲切熟悉和前卫新奇两方面,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经典原则:优美且简约原则
简介本条为“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的第八原则。
不要包含不相关或低频次的信息/操作,页面中的每个额外信息都会降低主要内容的相对可见性。
简单说来就是要求页面的内容能够清晰可见,方便用户快速捕捉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详情合理的架构层级,清晰的板块划分。
在新版本的苹果手机自带的软件中标题都属于字体放大,界面简洁的设计风格。
例如音乐软件中,段落中的标题和正文区别是很明显的,标题明显很大,而正文部分相对较小,这就是优美简约原则的体现。
经典原则:一致性原则
简介本条为“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的第四原则。
对于用户来说,同样的文字、状态、按钮,都应该触发相同的事情。
详情结构一致性保持一种类似的结构,新的结构变化会让用户思考,规则的排列顺序能减轻用户的思考负担。
色彩一致性产品所使用的主要色调应该是统一的,而不是换一个页面颜色就不同。
操作一致性能让产品更新换代时仍然让用户保持对原产品的认知,减小用户的学习成本。
反馈一致性用户在操作按钮或者条目的时候,点击的反馈效果应该是一致的。
文字一致性产品中呈现给用户阅读的文字大小、样式、颜色、布局等都应该是一致的。
经典原则:古腾堡
简介把关键信息放在左上角、中间和右下角,能够更好的体现元素的重要性。
详情古腾堡原则是由15世纪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约翰·古腾堡提出,早在15世纪50年代,他在设计报纸的过程中,提出了一项原则,认为人的阅读方式应该是遵循某种习惯进行的,就像读书一样,由左到右,从上到下。这其中蕴含着什么信息呢?
经过研究最终得出被后人所熟知的结论:古腾堡原则,并附上了一张图,名为「古腾堡图」。
古腾堡图将画面所呈现的内容分成四个象限:
第一视觉区(POA):左上方,用户首先注意到的地方
强休息区(SFA):右上方,较少被注意到
弱休息区(WFA):左下方,最少被注意到
终端视觉区(TA):右下方,视觉流终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户视线很自然的会从第一视觉区开始,逐渐移动到终端休息区。整个阅读过程视线都会沿着一条方向轴开始从左到右浏览。用户会更容易关注到页面的开始与结束区域,而中间的段落则很少被关注到。
古腾堡揭示了一个实用的视觉轨迹规律:阅读引力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遵循古腾堡原则把关键信息放在左上角、中间和右下角,能够更好的体现元素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页面弹窗、各种证明文件和合同文 ...
经典原则:人性化帮助原则
简介本条为“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的第十原则。
产品有必要提供帮助文档。任何信息应容易去搜索,专注于用户的任务,列出具体的步骤来进行。
详情一次性提示更多用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或者产品更新后,通常为气泡形式进行提示。
常驻提示用于操作时必须注意到的内容,在页面中以文本或者标签形式常驻显示。
帮助文档一般用于解释规则或者热点问题,通常以超链接的形式存在于页面中;或者以集合形式位于设置页中,此时需要注意要易于检索。
经典原则:峰终法则
简介人们对一件事的体验通常是由最高峰的感觉与结尾的感觉决定,而不是由总体决定。
详情峰终法则的意思是,人们对于一件事物的记忆好坏,取决于高峰和结尾的感觉。注意,这个高峰并不一定是正向高峰,也有可能是负向高峰。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丹尼尔•康纳曼(Daniel Kahneman)曾经做过一次实验,让两组人带上耳机听噪音。两组人听的时长和音量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第一组听完这段就结束了,而第二组听完这段后,还会再听一段音量小一些的。
从测试设计者的角度看,第一组的忍受噪音的时间更短,总量也更少,理论上应该比第二组体验好一点。
按常理推断,第二组的人听了更久的噪音,应该比第一组感觉更痛苦,但事后调查,愿意继续参加实验的人,居然是第二组较多!
参考
峰终定律,揭露用户宁愿长痛不愿短痛的秘密
经典原则:希克定律
决策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随着选择的数量和复杂性增加而增加。
1868 年,Franciscus Donders 发现多重刺激之下人们做出选择需要花更久的时间;1885 年,J.Merkel 进一步发现当这些刺激变得更大时,同样会阻碍人们做出选择。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现象与信息理论高度吻合,故而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1981 年,Hick 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做出选择所需要的时间与候选数量是呈对数关系的,而 Hyman 在细化研究之下声称这两者的关系应该呈线性。总之,无论是对数还是线性,选择数量越多,我们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作出决定(候选项的复杂度相等的情况下)。
设计案例提供尽可能少的选项 苹果在这几年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缩减给予用户的选择,从接口到 iOS 原生应用,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从产品还是设计,苹果都义无反顾地遵循着希克定律。
案例1:APP Store引用一句话:
对用户来讲,选择太多就等于没有选择,尤其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信息过剩的状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是「选择不够」,而是「选择不够好」。 ...
经典原则:灵活高效原则
简介本条为“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的第七原则。
好的产品需要同时兼顾新用户和资深用户的需求,对新用户来说,需要功能明确、清晰,对于老用户需要快捷高效使用高频功能。
不可迎合某一种用户,把不必要的信息占据重要部分。
详情比如安卓版本支付宝中的编辑应用功能:支付宝首页的应用是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自定义的,包括定义常用应用、排序、删除、新增等等;
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定制自己适合的应用分布方式,这就叫做用户定制常用功能,也就是灵活高效原则的一种体现,如下图:
经典原则:环境贴切原则
简介本条为“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的第一原则。
系统应该在合理的时间内通过适当的反馈,始终让用户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系统状态可见性原则是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的第一条。
尼尔森基于对200多个可用性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了这一原则,旨在提升人机交互的易用性,让用户获得更加舒适的机器使用体验。
系统状态可见性广泛指导了系统或App或产品的状态显示、提示反馈设计,或对用户的错误提示和反馈设计中。
详情知道即力量在一个正常运作的系统 (包括App) 中往往会有大量不同的指标来表示其工作的状态,尽管用户并不需要时刻紧盯着这些数字和状态,但系统依然需要将其中的一部分展示给用户看,例如手机和电脑的电池剩余、网络连接情况等,以便让用户对系统拥有「掌控感」。
这些信息有助于用户了解系统运行的状态,并对后续的行动进行预估。回到上面所讲的例子,电池电量剩余可以让用户知道什么时候该充电,以免进入自动关机的尴尬境地;网络连接状态可以让用户知道现在能不能使用互联网,以免反复尝试未果后出现负面情绪。
合适的反馈无论用户何时何地与系统进行交互,他们都需要知道自己的交互操作是否起到了效果,这样才能打消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