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三七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根及根茎类
三七
温
止血药
甘, 微苦
性味功效《玉楸药解》味甘,微苦,入足厥阴肝经。和营止血,通脉行瘀。
三七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血产之上药也。
归经《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田七、峨参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五茄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选生3~7年以上者,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然后晒干。再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本品以夏、秋采者,充实饱满,品质较佳,称为”春七”;冬采者,形瘦皱缩,质量较差,称为”冬七”。其剪下的粗支根,称为”筋条”;较细者为”剪口三七”;最细者为”绒根”。
栽培或野生于山坡林阴下。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主产云南、广西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中药 ...
中草药——三七花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花类
三七花
凉
性味功效《云南中草药选》甘、凉。清热、平肝、降压。治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
归经
别名-
常用方-
使用注意《广西中草药》孕妇慎用。
饮片
来源产地《中华本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花。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var isMobile = navigator.userAgent.match(/(phone|pad|pod|iPhone|iPod|ios|iPad|Android|Mobile|BlackBerry|IEMobile|MQQBrowser|JUC|Fennec|wOSBrowser|BrowserNG|WebOS|Symbian|Windows Phone)/i);
var isEncryp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hexo-blog-e ...
中草药——三棱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根及根茎类
三棱
平
活血祛瘀药
苦
性味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性平,无毒,入肺、脾二经。主行气行血,多年症癖如石,能消为水,面裹煨。醋炒用。
三棱为血中气药,脾裹血,肺主气,宜并入焉。盖血随气行,气聚则血下流,故生癥瘕之患,非三棱不治。
《玉楸药解》味苦,气平,入足厥阴肝经。破滞行瘀,消积化块。
三棱磨积聚癥瘕,善破老血,通经利气,下乳堕胎,止经产心腹诸痛,消跌扑损伤诸瘀,软疮疡痈肿坚硬。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肺、脾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常用方-
使用注意《雷公炮制药性解》有斩关之势,虚人忌之。
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或小黑三棱、细叶黑三棱的块茎。秋、冬二季均可采收,挖取块茎后,去掉茎叶及须根,洗净,削去外皮,晒干。
黑三棱:生于池沼或水沟等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 ...
中草药——三白草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全草类
三白草
寒
甘, 辛
性味功效《证类本草》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归经
别名-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全草。四季均可采,洗净,晒干。7~9月采收地上部分,晒干。
生长在沟旁、沼泽等低湿低湿及近水的地方。分布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var isMobile = navigator.userAgent.match(/(phone|pad|pod|iPhone|iPod|ios|iPad|Android|Mobile|BlackBerry|IEMobile|MQQBrowser|JUC|Fennec|wOSBrowser|BrowserNG|WebOS|Symbian|Windows Phone)/i);
...
中草药——三颗针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茎木类
三颗针
寒
微苦
性味功效《中药大辞典》性寒,微苦,无毒。清热,利湿,散瘀。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
归经
别名-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
刺黑珠: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毛叶小檗: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地。
黑石珠:生于山野、路旁或向阳的灌木丛中。分布西藏等地。
加工炮制
var isMobile = navigator.userAgent.match(/(phone|pad|pod|iPhone|iPod|ios|iPad|Android|Mobile|BlackBerry|IEMobile|MQQBrowser|JUC|Fennec|wO ...
中草药——丝瓜络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果实及种子类
丝瓜络
平
甘
性味功效《中药大辞典》通经活络,清热化痰。治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肿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痔漏。炭:能止血。治便血、血崩。
归经
别名-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葫芦科植物丝瓜老热果实的网状纤维或粤丝瓜的枯老果实。秋季采取枯老的果实,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称”丝瓜络”。广东粤丝瓜采取后不去皮、子,称为”丝瓜布”。
产地
加工炮制《中药大辞典》丝瓜络:洗净晒干,切段。炒丝瓜络: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缺皮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
丝瓜络炭: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盛锅内(装满为度),上覆同样大小的锅一只,两锅结合处以黄泥封严,然后用微火烧煅约4~5小时停火(一般用白纸贴在上面锅底上,纸呈焦黄色时为煅透),侯冷取出。
var isMob ...
中草药——乌梅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果实及种子类
乌梅
平
收涩药
酸
性味功效《神农本草经》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誌,恶肉。
《本草经集注》味酸,平,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誌,恶疾。止下痢,好唾,口干。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酸,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主生津液,解烦热,止吐逆,除疟瘴,止久痢,消酒毒。又主皮肤黑点,麻痹不仁,去核用。
乌梅入肺者,《经》所谓“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是也。肾则其所生者也,宜并入之。
《本草经解》气平,味酸,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乌梅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气味俱降,阴也。
肺主气,气平则降,所以下气。肝属木,木苦火炎,逆于胸中,则热而烦满;乌梅味酸,能收浮热,吸气下行,所以止烦满也。心者火也,木之子也;味酸气 ...
中草药——乌梢蛇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动物类
乌梢蛇
平
咸
性味功效《玉楸药解》味咸,气平,入足厥阴肝经。起风瘫,除疥疠。
乌梢蛇穿筋透络,逐痹驱风,治中风麻痹,疥疠瘙痒,与白花蛇同。
归经《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乌蛇、黑花蛇
常用方-
使用注意《玉楸药解》风癞因风伤卫气,卫敛营郁,营热外发。红点透露,则为疹,红点不透,隐于皮里,是为隐疹,隐而不发,血热瘀蒸,久而肌肤溃烂,则成痂癞。仲景有论及之,而后世不解,用搜风之物,枉害生灵,无补于病。诸如此类,概不足取也。
饮片
来源产地《中国药典》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产地
加工炮制《雷公炮灸论》雷公云:凡使,即云治风。元何治风?缘蛇性窜,即令引药至于有风疾处,因定号之为使。凡一切蛇,须认取雄雌及州土。有蕲州乌蛇,只重三分至一两者,妙也。头尾全、眼不合、如活者,头上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已来 ...
中草药——乌药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根及根茎类
乌药
温
理气药
辛
性味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主一切气证及中恶心腹痛,蛊毒鬼疰,天行疫瘴,呕逆胀满,霍乱吐泻,痈疖疥癞。
乌药,辛宜于肺,温宜于脾,故主中恶等证。痈疖疥癞,成于血逆,始于气逆。乌药长于理气,故并疗之。
《本草经解》气温,味辛,无毒。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乌药气温,禀天春暖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
肺者手太阴经,主气合皮毛而为外固者也,肺气不虚,则外邪无从而入,正气不伤,则外邪不能为害;心腹太阴经行之地,中恶而心腹痛,太阴正气不能祛邪也。乌药味辛而温,温能行,辛能散,所以主之。
辛温为阳,阳能破阴,故主蛊毒疰忤鬼气也。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能散,全赖辛温之阳以行之也;乌药辛温助肝,所以消食。疫瘴之 ...
中草药——乳汁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动物类
乳汁
平
甘
性味功效《本草经集注》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肝、脾三经。主健四肢,荣五脏,实腠理,悦皮肤,安神魂,利关格,明眼目,久服延年。
乳汁本血也。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宜并入之。夫妇人之血,降为月水,升为乳汁。《房术》云∶女子一身属阴,惟月水属阳,故名水中金。惜《神农本经》不载,而诸家本草,遂以为血属于阴,其性大冷,不知月水乳汁,本同一物。月水之热,人咸知也,今升而为乳,质较轻清,中和补益,实为过之,何反以为大冷耶?若果大冷,则必能伤脾,小儿食之,当泄利不止矣!有是理哉?
《本草经解》气平,味甘咸,无毒。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
人乳气平,禀天秋金之平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咸无毒,得地中北土水之味,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肺主一身之气,脾统一身之血,肾藏一身之精,人乳本血所化,入脾、肺、肾三经,补益精气 ...
中草药——乳香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藻菌树脂类
乳香
温
活血祛瘀药
苦, 辛
性味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辛、苦,性温,无毒,入十二经。主祛邪下气,补肾益精,治霍乱,催产难,定心腹急疼,疗瘾疹风痒,诸般恶疮,风水肿毒,中风聋噤。亦入敷膏,止痛生肌。箬上微炒出油,灯草同研用。
乳香辛香发散,于十二经络无所不入。
《玉楸药解》味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活血舒筋,消肿止痛。
乳香活血行瘀,治心腹疼痛,消痈疽结肿,散风癞瘙痒,平跌打溃烂,止口眼㖞斜,舒筋脉挛缩。
炒干,研用。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十二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马思荅吉、滴乳香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春、夏均可采收,以春季为盛产期。采收时,干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数天后凝成干硬的固体,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粘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本品性粘,宜密闭,防尘;遇 ...
中草药——五倍子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藻菌树脂类
五倍子
寒
收涩药
酸, 苦
性味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酸,性平,无毒,入大肠经。主齿宣疳䘌,风癣疥痒,肠风五痔及小儿面鼻口耳疳疮,明目生津,止泻涩精。噙口中,治口疮。善收顽痰,解诸热毒。百药煎即五倍造成,主肺胀喘咳。噙化能敛而降之。
《玉楸药解》味酸,气平,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收肺除咳,敛肠止利。
五倍子酸收入肺,敛肠坠,缩肛脱,消肿毒,平咳逆,断滑泄,化顽痰,止失红,敛溃疮,搽口疮,吹喉痹,固盗汗,止遗精,治一切肿毒痔瘘、疥癞金疮之类。
五倍酿法名百药煎,与五倍同功。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大肠经
《玉楸药解》:归肺、大肠经
别名五倍
常用方-
使用注意《雷公炮制药性解》五倍酸苦之性专涩大肠,其收敛甚捷,泻痢初起者,未宜入剂。
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
产地
加工炮制《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