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乌药

类型 功效
根及根茎类 乌药 理气药

性味功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主一切气证及中恶心腹痛,蛊毒鬼疰,天行疫瘴,呕逆胀满,霍乱吐泻,痈疖疥癞。

乌药,辛宜于肺,温宜于脾,故主中恶等证。痈疖疥癞,成于血逆,始于气逆。乌药长于理气,故并疗之。

《本草经解》

气温,味辛,无毒。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乌药气温,禀天春暖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

肺者手太阴经,主气合皮毛而为外固者也,肺气不虚,则外邪无从而入,正气不伤,则外邪不能为害;心腹太阴经行之地,中恶而心腹痛,太阴正气不能祛邪也。乌药味辛而温,温能行,辛能散,所以主之。

辛温为阳,阳能破阴,故主蛊毒疰忤鬼气也。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能散,全赖辛温之阳以行之也;乌药辛温助肝,所以消食。疫瘴之邪,皆因湿热酿成;辛温条达,可消湿热抑塞之气,所以主之,膀胱肾间冷气,寒水之气也,攻冲背膂,从阴位来而犯阳也。

乌药辛温助阳,阳之所至,阴寒自退,且背膂太阴肺所主也。气温入肝,肝藏血,味辛入肺,肺主气,辛温走泄,所以主妇人血气凝滞也,小儿腹中诸虫,皆湿热所化,辛温则具上达下泄之性,所以能去诸虫也。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肺、脾经

《本草经解》:归肝、肺经

别名

台乌

常用方

《本草经解》

乌药同人参、沉香、槟榔,各磨汁,名四磨汤,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息。同沉香、人参、甘草,末,名乌沉散,治一切气,一切冷,一切痛,及中恶吐泻转筋,疰忤鬼气疫瘴。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辛温发散,不宜久用,恐损真元。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生于荒山灌木林中或高草丛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中药大辞典》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泡透,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及时捞出切片。如已在鲜时切片者,筛去灰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