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珍珠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珍珠
寒
甘, 咸
性味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味无考,性寒无毒,入心经。主手足皮肤逆胪,镇心润颜,止渴坠痰,点目去膜,塞耳除聋,催生下死胎,又主小儿惊热风癫。须未经钻眼者,研细筛过,再研二万下方用。
珍珠为水精所孕,专能制火,且其性镇重,心经之所由入也。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经
别名真珠
常用方-
使用注意《雷公炮制药性解》研之不细,伤人脏腑,功未获奏,害已随之。
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
加工炮制《雷公炮炙论》雷公云∶须取净新者,以绢袋盛之。然后用地榆、五加皮、五方草三味各四两,细剉了。又以牡蛎约重四、五斤已来,先置于平底铛中,以物四向安令稳,然后著真珠于上了,放下剉了三件药,笼之,以浆水煮三日夜,勿令火歇,日满出之,用甘草汤淘之令净,后于臼中捣令细,以绢罗重重筛过, ...
中草药——珍珠母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动物类
珍珠母
寒
平肝息风药
咸
性味功效《中药大辞典》平肝,潜阳,定惊,止血。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
归经
别名-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珠珠贝或蚌科动物几种河蚌贝壳的珍珠层。全年均可收集。将贝壳用碱水煮过,漂净,刮去外层黑皮,煅至松脆即成。市售品有采自制钮扣剩下的废蚌壳加工而成。
主产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
加工炮制《雷公炮灸论》雷公云:凡使,须取新净者,以绢袋盛之;然后用地榆、五花皮、五方草三味各四两,细锉,了,又以牡蛎约重四、五斤已来,先置于平底铛中,以物四向 令稳,然后着真珠于上,了,方下锉了三件药,笼之,以浆水煮三日夜,勿令火歇;日满出之,用甘草汤淘之令净后,于臼中捣令细,以绢罗重重筛过,却,更研二万下了用。凡使,要不伤破及钻透者,方可用也。
《中药大辞典》拣去杂质,敲成碎块,筛去灰 ...
中草药——珠子参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根及根茎类
珠子参
微寒
甘, 苦
性味功效《本草从新》苦寒微甘,味厚体重,补肺降火,肺热者宜之,脏寒者服之。即作腹痛,郁火服之,火不透发,反生寒热,其性大约与西洋人参相同。不过清热之功,热去则火不刑金,而肺脏受益。
归经
别名珠儿参、珠参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国药典》为五加科植物珠子参或羽叶三七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粗皮及须根,干燥;或蒸(煮)透后干燥。
产地
加工炮制
var isMobile = navigator.userAgent.match(/(phone|pad|pod|iPhone|iPod|ios|iPad|Android|Mobile|BlackBerry|IEMobile|MQQBrowser|JUC|Fennec|wOSBrowser|BrowserNG|WebOS|Symbian|Windows Phone)/i ...
中草药——皂角刺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茎木类
皂角刺
温
辛
性味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主厉风鼻梁崩倒,眉发自落,又主痈疽。其未溃者能发散,其已溃者能排脓,药直达脓处成功。诸恶疮癣,咸不要缺。
归经
别名-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
主产江苏、湖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此外,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甘肃等地亦产。
产地
加工炮制《雷公炮炙论》雷公云:凡使,须要赤腻肥并不者,然用新汲水浸一宿了,用铜刀削上粗皮,用酥反复炙,酥尽为度。然出捶之,去子捣筛。皂荚一两,酥二分。
《中药大辞典》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var isMobile = navigator.userAgent.match(/(phone|pad|pod|iPhone|iPod|ios|iPad|Androi ...
中草药——益智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果实及种子类
益智
温
补虚药
辛
性味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肾三经。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和中止呕,去皮,盐炒用。
益智辛温,善逐脾胃之寒邪,而土得所胜,则肾水无相克之虞矣。遗精诸证,吾知免矣。
《本草经解》气温,味辛,无毒。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盐水炒)
益智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
其主遗精虚漏者,气温益肝,肝气固,则不遗泄也。其主小便余沥者,味辛益肺,肺主气,气能收摄,膀胱禀气化而行,所以膀胱亦固也。辛益肺,肺主气,所以益气,气足则神安,故又安神。
补不足者,辛温之品,补肝肺阳气之不足也。三焦者,相火之腑;辛温益阳,故利三焦。肺主气,味辛润肺,所以调诸气,小便气化乃出。益智固气,所以小便多者,煎 ...
中草药——益母草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全草类
益母草
微寒
活血祛瘀药
甘, 辛
性味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辛甘,性微寒,无毒,入诸阴经。主行血养血,安胎利产,消浮肿,恶毒疔疮,治头风,血虚目疾,瘾疹发痒,堪作浴汤。
益母本功治血,故入诸阴之经,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所以为胎产圣药。又能消疮肿者,取其行血而且辛甘发散也。
《玉楸药解》味苦、辛,气平,入足厥阴肝经。活血行经,破瘀通脉,胎产崩漏,痈疽癥瘕、跌打损伤悉效。
益母草调经行血,治一切血证,破瘀扫腐,下死胎,摧胞衣,并医各色疮疡。女子良药。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诸阴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品质较次。
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溪边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产地
加工炮制《中药大 ...
中草药——知母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根及根茎类
知母
寒
清热药
苦
性味功效《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本草经集注》味苦,寒,无毒。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治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阳胜,滋化源之阴生。勿犯铁器,犯之损肾,烧去毛,盐酒炒用。
知母入肾,为生水之剂,水盛则火熄。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口渴干咳眼花目眩,便赤腰痛,褥劳,烦躁不眠,此皆阳盛阴衰之证,服之皆愈。
《本草经解》气寒,味苦,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去毛盐水炒)
知母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肾属水,心属火,水不制火,火烁津液,则病消渴;火熏五内,则病热中。其苦之者,苦清心 ...
中草药——礜石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矿物类
礜石
温
辛
性味功效《神农本草经》味辛,大热。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
《本草经集注》味辛,甘,大热,生温、熟寒,有毒。主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除热。明目,下气,除膈中热,止消渴,益肝气,破积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久服令人筋挛。火炼百日,服一刀圭。不炼服,则杀人及百兽。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名固羊石。
归经别名《神农本草经》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
《本草经集注》白礜石、大白石、泽乳
常用方-
使用注意《本草经集注》得火良,棘针为之使,恶毒公、鹜屎、虎掌、细辛,畏水也。
饮片来源产地《本草经集注》生汉中山谷及少室,采无时。
今蜀汉亦有,而好者出南康南野溪,及彭城界中、洛阳城南 ,常取少室。生礜石内水中,令水不冰,如此则生亦大热。今以黄土泥苞,炭火烧之,一日一夕则解碎,可用,治冷结为良。丹方及黄白术皆多用此,善能柔金。又湘东新 ...
中草药——禹余粮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禹余粮
寒
收涩药
甘
性味功效《神农本草经》禹余粮: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癥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
太一余粮:味甘,平。主咳逆上气,癥瘕,血闭,漏下,除邪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
《本草经集注》禹余粮:味甘,寒、平,无毒。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癥瘕,大热。治小腹痛结烦疼。练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太一余粮:味甘,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癥瘕,血闭,漏下,除邪气。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重。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性寒,无毒,不载经络。主咳逆,寒热,烦满,崩中,血闭,癥瘕,骨节疼痛,四肢不仁,大热痔瘘。
禹余粮,因禹行山中乏食,采此充粮,故以名之,则其无毒可知矣。太乙余粮,本是一种,今诸家往往分别,惟陈藏器所言者近是。
《长沙药解》味甘,微寒,入足 ...
中草药——禹州漏芦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根及根茎类
禹州漏芦
寒
清热药
苦
性味功效《神农本草经》味苦、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
《本草经集注》味苦、咸,寒、大寒,无毒。主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
《玉楸药解》味咸,微寒,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利水秘精,凉血败毒。
漏芦咸寒,利水泻湿,清肝退热,治失溺遗精。淋血便红,眼痛目赤,背疽乳痈,痔瘘瘰疬,白秃金疮,历节带下,泄利。治一切虫伤跌打,恶疮毒肿。排脓止血,服浴皆善。下乳汁最捷。
归经《玉楸药解》:归肾、肝经
别名《神农本草经》野兰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国药典》为菊科植物禹州漏芦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生于山坡草丛中及山野向阳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江苏、湖北等地。
产地 ...
中草药——竹沥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竹沥
寒
清热药
甘
性味功效《神农本草经》主风痉。
《本草经解》气大寒,味甘,无毒。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
竹沥气大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暴病皆属于火,火炽风生,以致僵仆,或偏痹不仁;竹沥甘寒,可以清热缓急,所以主之。胸中者,太阴脾经行之地,脾阴虚,则胸中大热矣;甘清寒热,所以主之。
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不制火,则心中烦闷而消渴矣;其主之者,甘寒可以壮水而清火也。劳复者,伤寒热病愈后,劳碌而复热也;其主之者,亦以甘寒能更清耳。
《玉楸药解》味甘,性寒,入手太阴肺经。清肺行痰。
竹沥甘寒疏利,清胸膈烦渴,开痰涎胶黏,治中风心肺郁热,孔窍迷塞之证。
鲜竹去节,火烘沥下,瓷器接之。其性虽寒,不至滑泻肠胃。清上之药,最为佳品。
归经《本草经解》:归肾、脾经
《玉楸药解》:归肺经
别名竹汁
常用方《 ...
中草药——竹节参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品
性
功效
味
根及根茎类
竹节参
温
甘, 微苦
性味功效《中国药典》甘、微苦,温。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归经
别名-
常用方-
使用注意饮片
来源产地《中国药典》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
产地
加工炮制
var isMobile = navigator.userAgent.match(/(phone|pad|pod|iPhone|iPod|ios|iPad|Android|Mobile|BlackBerry|IEMobile|MQQBrowser|JUC|Fennec|wOSBrowser|BrowserNG|WebOS|Symbian|Windows Phone)/i);
var isEncryp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hexo-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