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猪苓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藻菌树脂类 | 猪苓 | 平 | 利水渗湿药 | 甘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主痎疟,解毒蛊,蛊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本草经集注》
味甘、苦,平,无毒。主治痎疟,解毒,辟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淡,性平无毒,入膀胱经。主利便除湿,消肿通淋,去黑皮用。
猪苓味淡,五脏无归,专入膀胱利水。
《本草经解》
气平,味甘,无毒。主痎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猪苓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其主痎疟者,盖主太阴呕吐之湿疟也;猪苓入脾肺以化气,则湿行而疟止也。蛊疰不祥,皆湿热之毒;甘平渗利,所以主之。肺主气,气平益肺,肺气化及州都,则水道利,所以利水。
久服则味甘益脾,脾统血,血旺故耐老。气平益肺,肺主气,气和故身轻也。
《长沙药解》
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开汗孔而泻湿,清膀胱而通淋,带浊可断,鼓胀能消。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膀胱经
《本草经解》:归肺、脾经
《长沙药解》:归肾、膀胱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猳猪屎
《本草经集注》
猪屎
常用方
《本草经解》
猪苓同白茯、泽泻、滑石、阿胶,名猪苓汤,治伤寒口渴,及呕而思水。
《长沙药解》
《伤寒》猪苓汤,猪苓一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滑石一两,阿胶一两。治阳明伤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阳明之证,有燥有湿,阳明旺而太阴虚,则燥胜其湿,太阴旺而阳明虚,则湿胜其燥。己土湿陷,乙木抑遏,不能疏泄水道,则小便不利。木郁风动,肺津伤耗,则渴欲饮水。风气飘扬,而表寒未解,则脉浮发热。猪、茯、滑、泽,燥己土而泻湿,阿胶滋乙木而清风也。治少阳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以水旺土湿,风木郁陷,下克己土,疏泄不藏则为利,风燥亡津则为渴。乙木陷而甲木逆,上克戊土,浊气逆冲,则为咳呕,,相火上炎,则心烦不得眠睡。猪、茯、泽、滑,渗癸水而泻湿,阿胶滋乙木而清风也。
《金匮》猪苓散,猪苓,泽泻、白术等分。为散。治病在膈上,呕吐之后,而思水者。痰饮内阻,多见渴证,而投以新水,益复难容,故随饮而即吐。呕伤津液,应当作渴,而水停心下,则反不渴,是以先渴而即呕者,必有支饮。若饮在膈上,吐后而思饮者,是饮去而津伤,为欲解也。此当急与之水,以救其渴。但其平日阳衰土湿,而后饮停膈上,宿水方去,又得新水,而土湿如前,不能蒸水化气,则新水又停矣,是当泻湿而生津。泽、苓泻水而去湿,白术燥土而生津也。
猪苓渗利泻水,较之茯苓更捷。但水之为性,非土木条达,不能独行。猪苓散之利水,有白术之燥湿土也,猪苓汤之利水,有阿胶之清风木也,五苓之利水,有白术之燥土,桂枝之达木也,八味之利水,有桂枝之达木,地黄之清风也。若徒求利于猪、茯、滑、泽之辈,恐难奏奇功耳。
去皮用。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今之疗泻者概用之,谓其去脾家之湿也。不知一于渗泄,逐水太过,水尽则伤肾昏目,不可不知。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朐。二月、八月采,阴干。
今湘州、衡山无有,此道不通,皆从宁州来。旧云是枫树苓,其皮至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用之削去黑皮乃秤之,比年殊难得耳。
《中药大辞典》
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
生长在山林中柞树、枫树、桦树、槭树、橡树的根上,性喜松软凸起不易长草的土壤中,雨季常在凸起处生有一茎多头蘑菇状的子实体。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及东北等地。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亦产。陕西、云南产量较大,陕西产者质量最佳。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采得,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
《中药大辞典》
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