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芡实

类型 功效
果实及种子类 芡实 补虚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主湿痹,腰背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本草经集注》

味甘,平,无毒。主治湿痹,腰背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肾、脾、胃四经。主安五脏,补脾胃,益精气,止遗泄,暖腰膝,去湿痹,明耳目,治健忘。

芡实之甘,宜归脾胃,土得其宜,则水不受克,火亦无盗食之虞,故又入心肾二经。

《本草经解》

气平涩,味甘,无毒。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炒)

芡实气平涩,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脾为湿土而统血,湿邪伤于下,则走腰脊膝,致血泣而成痹;芡实甘平,则益脾肺,肺通水道则湿行,脾和则血活,而痹者瘳矣。中者脾也,味甘益脾,故能补中。

暴疾多属于火;得水之精者,多能抑火,芡实味甘属土,而生于水,所以制火而主暴疾,肾藏精,肺为金而肾为水;气平益肺,肺气旺则生精,金生水也,味甘益脾,脾气升;气平益肺,肺气降。升降如,则天清地宁,养之以刚大,而志强矣。味甘益脾,脾统血,目得血则明,耳得血则聪,故令耳目聪明也。

久服气平益肺,肺气充则身轻。味甘益脾,脾血旺耐老不饥也。肺脾气血充足,神仙有自来矣。

《玉楸药解》

味甘,性涩,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止遗精,收带下。

芡实固涩滑泄,治遗精失溺、白浊带下之病。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肾、脾、胃经

《玉楸药解》:归肺、肾经

别名

黄实

《神农本草经》
鸡头实、雁啄实

常用方

《本草经解》

芡实同金樱子丸,补下元虚。同白茯、秋石、莲肉、枣肉丸,治便数遗精。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雷泽池泽,八月采。

此即今蒍子,子形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仙方取此并莲实合饵,能令小儿不长,自别有方。正尔食之,亦当益人。

《中药大辞典》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9~10月种子成熟时,割取果实,击碎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

生于池沼湖泊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及贵州等地。主产江苏、湖南、湖北、山东。此外,福建、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四川等地亦产。

产地

加工炮制

《中药大辞典》

炒芡实:先将麸皮放热锅内炒至烟起,再将净芡实倒入,拌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净麸皮,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