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枳壳

类型 功效
果实及种子类 枳壳 微寒 理气药 苦, 酸, 辛

性味功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苦酸,性微寒,无毒,入肺、肝、胃、大肠四经。主下胸中至高之气,消心中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去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内连年之积,疏皮毛胸膈之病,散风气痒麻,通大肠闭结,止霍乱,疗肠风,攻痔疾,消水肿,除风痛。去瓤核,麸炒用,陈久者良。

枳壳辛归于肺,酸归于肝,大肠者肺之腑也,胃者上焦之腑也,故均入之。刮下枳茹,其效更速。

《本草经解》

气微寒,味苦酸,无毒。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麸炒)

枳壳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酸无毒,得地东南木火之味,入足少阳相火胆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

太阳经行身表,附皮毛而为卫者也,太阳为寒水,风入寒水,则风湿相搏,风痒麻痹矣;其主之者,酸可治风,苦可燥湿也,关节皆筋束之,太阳主筋所生病,苦寒清湿热,故利关节也。劳则伤少阳之气,于是相火刑金而咳嗽矣;枳壳味酸,可以平少阳,味苦可以泻相火,火息木平而咳止矣。

背膊,太阳经行之地,火热郁于太阳,则背膊闷倦;苦寒下泄,可以泻火热也。手厥阴经起于胸中,厥阴为相火,火炎胸中,则痰涎滞结;枳壳寒可清火,苦可以泄胸膈之痰也。入小肠膀胱而性苦寒,故可以逐水消胀满。

风为阳邪,入大肠阳经,两阳相烁,则血热下行,而为肠风,心包乃风木之经,代君行事而主血;枳壳清心包之火,可以平风木而治肠风,。为燥金,味苦能燥,所以安胃。《经》云:“胃过于苦,胃气乃浓,益以苦能泄也。”风入太阳,气壅而痛,枳壳味苦能泄,所以止痛也。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肺、肝、胃、大肠经

《本草经解》:归膀胱、小肠、淡、心包经

别名

-

常用方

《本草经解》

枳壳同人参、麦冬,治气虚大便不快。同川芎、归身、生地、白芍、秦艽,治肠风下血。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绿衣枳壳:产福建、陕西等地。

酸橙枳壳: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香圆枳壳: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玳玳花枳壳:产江苏。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使枳实,缘性、效不同。若使枳壳,取辛、苦、腥,并有隙油,能消一切[疒帬],要尘久年深者为上。

凡用时,先去瓤,以麸炒过,待麸焦黑,遂出,用布拭上焦黑,然后单捣如粉用。

《中药大辞典》

枳壳:除去瓤、核,洗净,稍浸,捞出,润软,以手能捏对折为度,切片,晾干。

炒枳壳:取麸皮撒于热锅内,俟色黄冒烟时,加入枳壳片,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枳壳片100斤,用麸皮1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