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枳实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果实及种子类 | 枳实 | 微寒 | 理气药 | 苦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本草经集注》
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酸,性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主消胸中之痞满,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坚积,除腹胀,消宿食,定喘咳,下气逆。麸炒用。
枳实,即枳壳之小者,苦宜于心,脾者心之子也,故并入之。
《本草经解》
气寒,味苦,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麸炒)
枳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阳相火三焦。气味俱降,阴也。
太阳主表,经行身表,为外藩者也,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皮毛患大麻风也,其主之者,枳实入太阳,苦寒清湿热也,小肠为寒水之经,丙火之腑,寒热结者,寒热之邪结于小肠也,其主之者,苦以泄结也,小肠为受盛之腑,化物出焉,受物不化,则滞而成痢,枳实苦寒下泄,所以止痢,太阴脾主肌肉,乃湿土之脏也,土湿则脾困,而肌肉不生,枳实入小肠膀胱,苦寒湿热,所以脾土燥而肌肉长也,三焦人身一大腔子也,苦寒清三焦之相火,火息则阴足,而五脏皆安也,益气者,枳实泄滞气,而正气受益也,轻身者,邪去积消,则正气流通而身轻也。
《长沙药解》
味苦、酸、辛,性寒,入足阳明胃经。泻痞满而去湿,消陈腐而还清。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脾经
《本草经解》:归膀胱、小肠、三焦经
《长沙药解》:归胃经
别名
-
常用方
《本草经解》
枳实同白术,名枳术汤,治心下坚,水饮痞满。同白芍,治产后腹大满痛。同川芎、甘草,治左胁痛胀。
《长沙药解》
《金匮》枳术汤,枳实七枚,白术二两。煎,分三服。腹中软,即当散。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以水停中脘,胃气郁阻,胆经隔碍,不得下行,痞结心下,坚硬不消。枳实泻水而消痞,白术燥土而补中也。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四枚,厚朴四两,栝蒌一枚,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治胸痹心痞,胸中满结,胁下逆抢心。以胆胃上逆,胸膈填塞。枳、朴、薤白,破壅塞而消痹结,栝蒌、桂枝,涤浊瘀而下冲逆也。
《伤寒》枳实栀子汤,枳实三枚,栀子十四枚,香豉一两。清浆水煎,分二服,覆令微似汗。治大病差后,劳复者。大病新差,中气尚弱,因劳而复。浊阴上逆,中宫堙塞,经郁热作。枳实降浊而消滞,栀子泻热而清烦,香豉和中而散郁也。
《金匮》枳实芍药散,枳实、芍药等分。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大麦粥下之。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产后血亡肝燥,风木克土,是以腹痛。肝脾郁结,则胆胃壅塞,而生烦满。芍药清风而止痛,枳实泻满而除烦也。
栀子大黄汤,方在栀子。用之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者,治酒疸懊憹热痛者,橘枳生姜汤,方在橘皮。用之治胸中痹塞,短气,桂姜枳实汤,方在桂枝。用之治心中痞塞悬痛,大小承气汤,二方在大黄。用之治阳明胃燥便难,皆以其泻痞满而破壅塞也。
枳实酸苦迅利,破结开瘀,泻痞消满,除停痰流饮,化宿谷坚癥。涤荡郁陈,功力峻猛,一切腐败壅阻之物,非此不消。
麸炒黑,勿令焦,研用。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其性猛烈,有冲墙倒壁之功,气弱者忌之。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河内川泽。九月、十月采,阴干。
今处处有,采破令干。用之除中核,微炙令香,亦如橘皮,以陈者为良。枳树枝茎及皮,治水胀,暴风,骨节疼急。枳实世方多用,道家不须也。
《中药大辞典》
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或香圆的幼果。5~6月间摘取,晒干;略大者横切成两半,晒干。
枸橘:各地多栽培作绿篱。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产江苏、浙江、四川、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酸橙:野生或栽培。分布江苏、浙江、广东、贵州、四川、江西等地。
香圆: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中药大辞典》
枳实:拣净杂质,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润至内无硬心,切片,晾干。
炒枳实:先将麸皮撒匀于加热的锅内,俟烟冒出时,加入枳实片,拌炒至微呈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枳实片100斤,用麸皮10斤)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