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穴位——足三里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所属经络类型 | 所属位置 |
---|---|
下肢部穴位 |
别名
下陵、下陵三里(《黄帝内经·灵枢》)、下俞髎、三里(《黄帝内经·素问》)、鬼邪(《备急千金要方》)、下三里(《针灸集成》)
取穴方法
膝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足阳明胃脉所入为合土。
1.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2.站位,弯腰。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
《中国针灸学》
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主治
《针灸大成》
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虚惫,真气不足,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心闷不已,卒心痛,腹有逆气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肠气,水气蛊毒,鬼击,痃癖,四肢满,膝胻酸痛,目不明,产妇血晕。
秦承祖云:诸病皆治。华佗云:主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千金翼》云:主腹中寒胀满,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腹痛,胸腹中瘀血,小肠胀皮肿,阴气不足,小腹坚,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喜呕口苦,壮热,身反折,口噤鼓颔,肿痛不可回顾。口噼,乳肿,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久泄利,食不化,胁下支满,不能久立,膝痿寒热,中消谷苦饥,腹热身烦,狂言,乳痈,喜噫,恶闻食臭,狂歌妄笑,恐怒大骂,霍乱,遗尿,失气,阳厥,凄凄恶寒,头眩,小便不利,喜哕,脚气。《外台秘要》云:人年三十已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东垣曰:饮食失节及劳役形质,阴火乘于坤土之中,致谷气、荣气、清气、胃气、元气不得上升,滋于六腑之阳气,是五阳之气,先绝于外。外者天也,下流入于坤土阴火之中,皆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当于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气。又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又曰:气逆霍乱者取三里,气下乃止,不下复治。又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噎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
针灸方法
《针灸大成》
《素注》刺一寸,灸三壮。《铜人》灸三壮,针五分。《明堂》针八分,留十呼,泻七吸,日灸七壮,止百壮。《千金》灸五百壮。少亦一、二百壮。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