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香附

类型 功效
根及根茎类 香附 微寒 理气药

性味功效

《本草经集注》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肝、脾、胃四经。疏气开郁,消风除痒,便醋制用。

香附,味甘、辛,故主发散疏通,以入肺、肝、脾、胃。类称女科圣药者,盖以妇人心性偏热,多气多郁,血因气郁,则不能生耳。不知惟气实血不大虚者宜之。

《本草经解》

气微寒,味甘,无毒。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醋炒)

香附气微寒,禀天深秋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

胸中者肺之分也,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气,气滞则热而皮毛焦;香附甘寒清肺,所以除胸中热而充皮毛也。

久服令人益气者,微寒清肺,肺清则气益也。须眉者血之余,脾统血,味甘益脾,脾血盛,所以须眉长也。

《玉楸药解》

味苦,气平,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开郁止痛,治肝家诸证。

归经


《本草经解》:肺、脾经

《玉楸药解》:归脾、肝经

别名

莎草根、香附子

《本草经集注》
薃、侯莎

常用方

《本草经解》

香附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毛;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

炒黑则止血,童便炒则入血分补虚,盐水炒则入血分润燥,青盐炒则益肾,酒炒则行经络,醋炒则入肝,姜汁炒则化痰饮。同参、术则补气,同归、地则补血,同木香则去滞,同蔻仁则理气,同沉香则降气,同川芎、苍术则解郁,同栀子、川莲则降火,同茯神则交心肾,乃十二经气分之要药也。

童便炒为末,醋汤服,治血崩。同茯神、甘草,治气逆。同沉香、砂仁、甘草,治痞胀噫酸。同砂仁、甘草,治一切气滞症。同乌药、甘草,治一切心腹刺痛。同茯神、甘草、橘红,治妇人血滞气虚之症。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惟气实血不大虚者宜之。不然,损其气,燥其血,愈致其疾,惜乎未有发明,而俗多受女科圣药一句之累矣!性燥,故便制以润之,性散故醋制以敛之。

《玉楸药解》

肝以风木之气,升达不遂,则生风燥,香附降伏之性,最不相宜,香燥之气,亦正相反。庸工香附诸方造作,谬妄不通。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方药亦不复用,《离骚》云:青莎杂树,繁草霍靡。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蓑,治体异此。

《中药大辞典》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秋季挖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及鳞叶,入沸水中片刻,或放蒸笼中蒸透取出晒干。再放入竹笼中来回撞擦;用竹筛去净灰屑及须毛,即成光香附。亦有不经火燎,即将根茎装入麻袋撞擦后晒干者。也有用石碾碾去毛皮,称为香附米。

主产山东、浙江、湖南、河南。其他地区亦多有生产。其中山东产者称东香附,浙江产者称南香附,品质较佳。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灸论》

雷公云:凡采得后,阴干,于石臼中捣。

勿令犯铁,用之切忌尔。

《中药大辞典》

生香附:拣去杂质,碾成碎粒,簸去细毛及细末。

制香附:将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内,用黄酒及米醋拌匀。再用砂糖,加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附倒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每香附粒100斤,用黄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

四制香附:取净香附用米醋、童便、黄酒、炼蜜(加开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每生香附100斤,用米醋、黄酒、童便各12.5斤,炼蜜6斤)

醋香附:取净香附粒,加醋拌匀,闷一宿,置锅内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每香附粒100斤,用醋20斤)

香附炭:取净香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