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牡丹皮

类型 功效
皮类 牡丹皮 清热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寒。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

《本草经集注》

味辛、苦,寒、微寒,无毒。主治寒热,中风,瘛瘲 ,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治痈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苦,性微温,无毒,入肝经。治一切冷热气血凝滞,吐衄血瘀积血,跌扑伤血,产后恶血。通月经,除风痹,催产难。

丹皮主用,无非辛温之功,禹锡等言其治冷,当矣。本草曰性寒,不亦误耶!夫肝为血舍,丹皮乃血剂,固宜入之,本功专行血,不能补血,而东垣以此治无汗骨蒸,六味丸及补心丹皆用之,盖以血患火烁则枯,患气郁则新者不生。此剂苦能泻阴火,辛能疏结气,故为血分要药。

《本草经解》

气寒,味辛,无毒。主寒热中风,瘛瘲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丹皮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寒水太阳经,行身之表而为外藩者也,太阳阴虚,则皮毛不密而外藩不固,表邪外入而寒热矣;其主之者,气寒可以清热,味辛可以散寒解表也。肝者风木之脏也,肺经不能制肝,肝风挟浊火上逆,中风瘛瘲惊痫之症生矣;丹皮辛寒,益肺平肝,肝不升而肺气降,诸症平矣。

小肠者受盛之官,与心为表里,心主血,血热下注,留舍小肠,瘀积成瘕,形坚可征;丹皮寒可清热,辛可散结,所以入小肠而除瘕也。

五脏藏阴者也,辛寒清血,血清阴足而藏安也。荣血逆于肉里,乃生痈疮;丹皮辛寒,可以散血热,所以和荣而疗痈疮也。

《长沙药解》

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排痈疽之脓血,化脏腑之癥瘕。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肝经

《本草经解》:归小肠、肺经

别名

丹皮

《神农本草经》
牡丹、鹿韭、鼠姑

常用方

《本草经解》

丹皮同防风末酒服,治癞疝。同麦冬、五味、白茯、甘草、木通、生地,治心包络之火。

《长沙药解》

《金匮》肾气丸,方在地黄。用之治消渴,小便反多。以肝木藏血而性疏泄,木郁血凝,不能疏泄水道,风生而燥盛,故上为消渴而下为淋涩。及其积郁怒发,一泄而不藏,则膀胱失约而小便不禁。丹皮行血清风,调通塞之宜也。

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久疟而为癥瘕。桂枝茯苓丸方在桂枝。用之治妊娠宿有癥瘕。温经汤方在茱萸。用之治带下,瘀血在腹。大黄牡丹皮汤方在大黄。用之治肠痈脓成,其脉洪数,以其消癥瘀而排脓血也。

牡丹皮辛凉疏利,善化凝血而破宿癥,泻郁热而清风燥。缘血统于肝,肝木遏陷,血脉不行,以致瘀涩而生风热。血行瘀散,则木达风清,肝热自退也。其诸主治,通经脉,下胞胎,清血热,凉骨蒸,止吐衄,断淋沥,安扑损,续折伤,除癞风,消偏坠。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畏菟丝子、贝母、大黄。

《雷公炮制药性解》

畏菟丝子,忌蒜。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用之去心。按鼠妇亦名鼠姑,而此又同,殆非其类,恐字误。

《中药大辞典》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选择栽培3~5年的牡丹,于秋季或春初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茎苗,剖取根皮,晒干。或刮去外皮后,再剖取根皮晒干。前者称为”原丹皮”,后者称为”刮丹皮。”

生于向阳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日干,用铜刀劈破,去骨了,细剉如大豆许,用清酒拌蒸,从巳至未,出,日干用。

《中药大辞典》

牡丹皮:拣去杂质,除去木心,洗净,润透,切片,晾干。

炒丹皮:将丹皮片入热锅内,不断翻炒至略有黄色焦斑时,取山,凉透。

丹皮炭:取牡丹皮片入锅内,以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为度,喷淋清水,取出,凉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