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羌活

类型 功效
根及根茎类 羌活 解表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

《本草经集注》

味苦、甘,平、微温,无毒。主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久服轻身,耐老。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

(叶天士:即独活,一物二种,《本经》不分,后人乃别用。谓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入足太阳;独活气浊属阴,善行血分,入足少阴。至逐风胜湿,透关利节,功用正同。羌活理游风,独活理伏风,但真气不足者忌之,惧虚虚也。羌活色紫,独活色黄。)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甘平,性微温无毒,入小肠、膀胱二经。散入表风邪,利周身即痛,排巨阳腐肉之疽,除新旧风湿之证。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

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发表邪,故入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实互相表里,用者审之。

《本草经解》

气平,味苦甘,无毒。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痉,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独活)

羌活气平,禀天秋燥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甘无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所击,则血气壅而不行,其痛更甚矣;羌活苦能泄,甘能和,入肺解风寒,所以风血行而痛止也。奔豚者,肾水之邪,如豚奔突而犯心也;苦可燥湿,甘可伐肾,所以主之。

痫者风症也,痉者湿流关节之症也;羌活气平,可以治风,味苦可以燥湿,故止痫痉也。女子疝瘕,多经行后血假风湿而成;羌活平风燥湿,兼之气雄,可以散血也。

久服则脾湿散,所以轻身;心血和,所以耐老,皆味甘苦之功也。

《玉楸药解》

味苦,气平,入足厥阴肝经。通关逐痹,发表驱风。

羌活泻湿除风,治中风痿痹㖞斜,关节挛痛、皮肤瘙痒、痈疽疥癞诸病。

独活,性同。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小肠、膀胱经

《本草经解》:归肺、心、脾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羌青、护羌使者

常用方

《本草经解》

羌活同麦冬、前胡、黄芩、甘草,治太阳疫症。同白术、苍术、秦艽、生地、苡仁、木瓜、石斛、黄柏,治下部湿热。同生地、赤芍、甘草、丹皮、石膏,治风热牙疼。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豚实为之使。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雍州川谷,或陇西南安。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药名无豚实,恐是蠡实。此州郡县并是羌活。羌活形细而多节,软润,气息极猛烈。出益州北部、西川为独活,色微白,形虚大,为用亦相似,而小不如。其一茎直上,不为风摇。

《中药大辞典》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茎。春、秋挖取根及根茎,去净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或烘干。

羌活:生于高山灌木林或草丛中。分布青海、四川、云南、甘肃。

宽叶羌活:野生在高山向阳山坡草丛及灌木丛中。分布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地。

川羌活: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采得后细锉,拌淫羊藿,蒸二日后,曝干去淫羊藿用,免烦人心。

《中国药典》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