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羚羊角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动物类 | 羚羊角 | 寒 | 平肝息风药 | 咸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咸,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
《本草经集注》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治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郁,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咸,性寒,无毒,入肝经。主伤寒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邪气不详,惊梦狂越,心神不宁,小儿卒热惊搐,产妇败血冲心,清心解毒,明目益气。烧灰又主食噎不通。其角多节,挂痕深入者为真。
丹溪曰:“羚羊属木”,宜入厥阴。木得其平,而风火诸证无能乘矣。
《本草经解》
气寒,味咸,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水不祥,常不魇寐。
羚羊角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咸无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气味俱降,阴也。
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气寒可以清火,火清则水足而目明矣。益气者,咸寒益肾气之不足也。起阴者,咸寒益肾,肾足则宗筋强也。
味咸则破血,气寒则清热,故主恶血注下也。蛊毒,湿热之毒也,咸寒可清湿热,所以主之。羚羊性灵通神,故辟恶鬼不祥。咸寒益肾,肾水足则精明,所以常不魇寐也。
《玉楸药解》
味苦、咸、微寒,入足厥阴肝经。清风明目,泻热舒筋。
羚羊角清散肝火,治心神惊悸,筋脉挛缩,去翳明目,破瘀行血,消瘰疬毒肿,山水瘴疠。平肝,治胀满,除腹胁疼痛。
归经
《本草经解》:归肾、膀胱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
常用方
《本草经解》
羚羊角同犀角、丹砂、牛黄、琥珀、天竺黄、金箔、茯神、远志、竹沥、钩藤,治癫狂。同杞子、甘菊、谷精、生地、五味、女贞子、黄柏,治肝热目翳。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今出建平宜都诸蛮中及西域,多两角者,一角者为胜。角甚多节,蹙蹙圆绕。别有山羊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方用。而《尔雅》云名羱羊,而羌夷云只此即名羚羊,甚能陟峻坂。短角者,乃是山羊尔。亦未详其正。
《中药大辞典》
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等的角。
主要栖于半沙漠地区。夏季大多居于空旷的荒漠地带,晚秋至冬季则在盐沼半荒漠地带。群栖。分布新疆等地。产于新疆。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所用,亦有神羊角。其神羊角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之力也。
凡修事之时,勿令单用,不复有验,须要不拆元对。以绳缚之,将铁错子错之,旋旋取用,勿令犯风。错末尽处,须三重纸裹,恐力散也。错得了,即单捣,捣尽,背风头重筛过,然入药中用之。若更研万匝了,用之更妙,免刮人肠也。
《中药大辞典》
羚羊角片:除去骨塞,入水中浸渍后,捞出去筋,镑成纵向薄片,晾干。
羚羊角粉:除去骨塞,锉碎,研成细粉。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