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犀角

类型 功效
动物类 犀角 清热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

《本草经集注》

味苦、咸、酸,寒、微寒,无毒。主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治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气。久服轻身骏健。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酸、咸,性寒,无毒,入心、肝二经。主百毒蛊疰,鬼魅邪气,伤寒瘟疫,烦躁癫狂,痘疹血热,痈疽肿毒,清心镇肝,明目定惊。孕妇忌服。须纹细色乌,光明滑润者佳。取其茸尖,功力具备,

犀角苦、寒,本入心家泻火,又入肝脏者,盖以火不妄炎,则金能制木也。

《本草经解》

气寒,味苦酸咸,无毒。主百毒虫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

犀角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酸咸无毒,得地东南北木火水之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气味俱降,阴也。

百毒之性皆热,虫疰亦湿热而成;其主之者,苦寒可以清热散毒也。气寒壮肾水,味苦清心火,火降水升,心肾相交,一身之天地位矣,所以能除邪杀鬼,不迷惑魇寐也。气寒味苦,行天地肃杀之令,所以辟瘴、解钩吻鸩羽蛇毒也。

久服轻身者,心肾交则阴阳和,心神清则百脉理,所以身轻也。

《玉楸药解》

味苦、酸,性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手少阴心经,泻火除烦,解毒止血。

犀角寒凉泻火,治胸膈热烦,口鼻吐衄、瘟疫营热发斑,伤寒血瘀作狂,消痈疽肿痛,解饮食药饵、山水瘴疠诸毒。

凡劳伤吐衄之证,虽有上热,而其中下两焦,则是寒湿,当与温中燥土之药并用。庸工犀角地黄一方,犀角可也,地黄泻火散土,滋湿伐阳,则大不可矣。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肝经

《本草经解》:归肾、心、心包、小肠经

《玉楸药解》:归肝、胆、心经

别名

生犀

常用方

《本草经解》

犀角同丹砂、琥珀、金箔、天竺黄、牛黄、钩藤、羚羊角、珠麝,治风热惊痫。同生地、红花、麦冬、紫草、白芍、牛蒡,治血热痘病。同郁金、小便、生地、麦冬、甘草、白芍,治吐血衄血。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松脂为之使,恶雚菌、雷丸。

《雷公炮制药性解》

松脂为使,恶雷丸,忌盐。

丹溪曰:属阳性走,比诸角犹甚。痘疮后用以散余毒,俗以为常。若非有余毒而血虚者与以燥发热者用之,祸无极矣。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永昌川谷及益州。

今出武陵、交州、宁州诸远山。犀有二角,以额上者为胜,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至端,此至神验。或云是水犀,角出水中。《汉书》所云:骇鸡犀者,以置米边,鸡皆惊骇不敢啄。又置屋中,乌鸟不敢集屋上。昔者有人以犀为纛,死于野中,有行人见有鸢飞翔其上,不敢下往者,疑犀为异,抽取便群鸟竞集。又云通天犀,夜露不濡,以此知之。凡犀见成物皆被蒸煮,不堪入药,惟生者为佳。虽曰屑片,亦是已煮炙,况用屑乎!又有光犀,其角甚长,文理亦似犀,不堪药用尔。

《中药大辞典》

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

印度犀:生活于亚热带的潮湿、茂密的丛莽草原。独栖或两只同栖,夜行性,嗅觉、听觉强,视觉弱。以鲜枝、嫩芽、竹、芒果等为食。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爪哇犀: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日晒。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分布爪哇。

苏门犀:生活习性与上种相同。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奴犀、雌犀、病水犀、挛子犀、下角犀、浅水犀、无润犀。要使乌黑、肌粗皱,坼裂、光润者上。

凡修治之时,错其屑,入臼中,捣令细,再入钵中研万匝,方入药中用之。

妇人有妊,勿服,能消胎气。

凡修治一切角,大忌盐也。

《中药大辞典》

犀角片:取犀角劈咸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

犀角粉:取犀角锉粉,研成极细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