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玄参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根及根茎类 | 玄参 | 微寒 | 清热药 | 苦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
《本草经集注》
味苦,咸,微寒,无毒。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治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脏。久服补虚,明目,强阴,益精。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咸,性微寒,无毒,入心、肺、肾三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除心烦,明眼目,理头风,疗咽喉,消瘿瘤,散痈肿,解热毒。勿犯铜器,饵之噎喉损目。
玄参气轻清而苦,故能入心肺,以清上焦之火;体重浊而咸,故能入肾部,以滋少阴之火。所以积聚等证,靡不疗之。
《本草经解》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蒸晒)
元参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
腹中者,心肾相交之区也,心为君火,心不下交于肾,则火积于上而热聚;肾为寒水,肾不上交于心,则水积于下而寒聚矣。元参气寒益肾,味苦清心,心火下而肾水上,升者升而降者降,寒热积聚自散矣。
女子以血为主,产乳余疾,产后诸症以产血伤也;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补肾气者,气寒壮水之功也。令人明目者,益水可以滋肝,清心有以泻火,火平水旺,目自明也。
《玉楸药解》
味甘,微苦,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清肺金,生肾水,涤心胸之烦热,凉头目之郁蒸、瘰疬、斑疹、鼻疮、喉痹皆医。
元参清金补水,凡疮疡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之证俱善。清肺与陈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泽泻同服。轻清飘洒,不寒中气,最佳之品。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肺、肾经
《本草经解》:归肾、心经
《玉楸药解》:归肺、肾经
别名
元参
《神农本草经》
重台
《本草经集注》
玄台、鹿肠、正马
常用方
《本草经解》
元参同生地、甘菊、蒺藜、杞子、柴胡,能明目。同贝母、连翘、甘草、花粉、薄荷、夏枯草,治瘰 。同升麻、甘草,治发 咽痛。同知母、麦冬、竹叶,治热病燥热烦乱。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恶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
《雷公炮制药性解》
恶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河间川谷及冤句。三月、四月采根,曝干。
今出近道,处处有。茎似人参而长大。根甚黑,亦微香,道家时用,亦以合香。
《中药大辞典》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
生长在山坡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采得后,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两伏时后出,干晒,拣去蒲草尽了用之。
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后噎人喉,丧人目。
《中药大辞典》
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