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功效
根及根茎类 柴胡 解表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本草经集注》

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心胞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

柴胡气味升阳,能提下元清气上行,以泻三焦火,补中益气汤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气之陷者,由左而升也。凡胸腹肠胃之病因热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浊而病谢矣,故入肝胆等经。

《本草经解》

气平,味苦,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腑,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

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

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身轻。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长沙药解》

味苦,微寒,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甚灵。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肝、胆、心包、三焦、胃、大肠经

《本草经解》:归胆经

《长沙药解》:归胆经

别名

北柴胡

《神农本草经》
茈胡、地薰

《本草经集注》
山菜、茹草叶、芸蒿

常用方

《本草经集注》

得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治伤寒,寒热头痛,心下烦满。

《本草经解》

柴胡同人参、半夏、黄芩、甘草、大枣、生姜,名小柴胡汤,治少阳寒热。同白芍、甘草、枳实,名四逆散,治胸胁痛,四肢厥冷。同人参、升麻、黄芪、甘草、归身、白术、广皮、生姜、大枣,名补中益气汤,治劳伤倦怠。同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升麻、白茯、泽泻、葛根、神曲,治暑伤元气。同升麻、葛根等,能升阳散火。同白芍、丹皮、山栀、甘草、白茯、白术、广皮、归身,名逍遥散,治肝胆郁火。

《长沙药解》

《伤寒》小柴胡汤,柴胡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少阳伤寒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少阳之经,居表阳里阴之中,表阳内郁,则热来而寒往,里阴外乘,则热往而寒来。其经行于胸胁,循胃口而下,逆而上行,戊土被克,胆胃俱逆,土木壅遏,故饮食不纳,胸胁满而烦呕生。少阳顺降,则下温而上清,少阳逆升,则下寒而上热。热胜则传阳明,寒胜则传太阴。柴胡、黄芩,清泻半表,使不热胜而入阳明,参、甘、大枣,温补半里,使不寒胜而入太阴,生姜、半夏,降浊阴之冲逆,而止呕吐也。又治腹中急痛者,以胆胃逼迫,则生痞痛。参、甘、大枣、柴胡、黄芩,内补土虚而外疏木郁也。治妇人中风,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以经水适断,血室方虚,少阳经热,传于厥阴,而入血室。夜而血室热作,心神挠乱,谵妄不明。外有胸胁痞满,少阳经证。肝胆同气,柴、芩清少阳经中之热,亦即清厥阴血室之热也。

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芍药二两,枳实四两,大黄二两。治少阳伤寒,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以少阳半表阳旺,热胜而传阳明,汗愈泄而胃愈燥,故汗出不解,甲木侵迫,戊土被逼,胃气郁遏,水谷莫容,故吐利俱作。胃口壅塞,故心中痞硬。少阳证罢,便是阳明之承气证,此时痞硬呕利,正在阳明少阳经腑合病之秋,柴、芩、芍药,清少阳之经,枳实、大黄,泻阳明之腑,生姜、半夏,降浊气而止呕逆也。

《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病疟一月不差,结为癥瘕。以疟邪亦居少阳之部,柴胡所以散少阳经气之痞塞也。

寒性闭塞而营性发散,伤寒则寒愈闭而营愈发,发而不通,遂裹束卫气而生表寒,迟则阳郁而后发热。风性疏泄而卫性收敛,中风则风愈泄而卫愈敛,敛而不启,遂遏逼营血而生里热,迟则阴郁而后恶寒。阳盛于三阳,阴盛于三阴,少阳之经,行于二阳三阴之中,半表半里之介。半里之阴乘于外,则闭藏而为寒,及其衰也,内郁之阳,又鼓发而为热,热来则寒往矣。半表之阳发于内,则蒸腾而为热,及其衰也,内郁之阴又裹束而为寒,寒来则热往矣。阳明之不能热往而寒来者,阳盛于表也,太阴之不能寒往而热来者,阴盛于里也。足少阳以甲木化相火,顺则下行而温水脏,相火下秘,故上清而下暖,逆而上行,出水腑而升火位,故下寒而上热。下寒则半里之阴内旺,所以胜表阳而为寒,上热则半表之阳外旺,所以胜里阴而为热。表阳里阴,各居其半,均势相争,胜负循环,则见寒热之往来。阴胜则入太阴之脏,但有纯寒而热不能来,阳胜则入阳明之腑,但有纯热而寒不能来。

入腑则吉,徐用承气,泻其内热而外无别虑,入脏则凶,急用四逆,温其里寒而未必万全,是以入脏为逆,入腑为顺。然入腑失下而亦有死者,究不如在经之更顺也。方其在经,阴阳搏战,胜负未分,以小柴胡双解表里,使表阳不至传腑,里阴不至传脏,经邪外发,汗出病退,此小柴胡之妙也。

足少阳经,自头走足,行身之侧,起于目之外眦,从耳下项,由胸循胁,绕胃口而下行,病则逆行,上克戊土而刑辛金。以甲木而克戊土,胃无下降之路,则气逆而作呕吐,以相火而刑辛金,肺无下降之路,则气逆而生咳嗽。辛金被贼,则痞塞于胸胁,戊土受虐,则胀满于腹胁,以其经气之结滞也。木气盛则击撞而痛生,火气盛则熏蒸而发热。凡自心胁胸肋而上,若缺盆颈项,若咽喉口齿,若辅颐腮颧,若耳目额角,一切两旁热痛之证,皆少阳经气之逆行也。少阳甲木,居于左而行于右,邪轻则但发于左,邪旺则并见于右。柴胡入少阳之经,清相火之烦蒸,疏木气之结塞,奏效最捷。无论内外感伤,凡有少阳经病,俱宜用之。缘少阳之性,逆行则壅迫而暴烈,顺行则松畅而和平,柴胡清泻而疏通之,经气冲和,则反逆为顺而下行也。

肝胆表里相同,乙木下陷而生热者,凡诸淋浊泄利之类,皆有殊功。以其轻清萧散,甚与肝胆之郁热相宜。热退郁消,自复升降之旧,故既降少阳之逆,亦升厥阴之陷。痔漏之证,因手少阳之陷,瘰疬之证,因足少阳之逆,并宜柴胡。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雷公炮制药性解》

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犯火无功。

《衍义》曰:《本经》并无一字言及治劳,今治劳多用之,误人不小。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者,宜用。后世得此数言,凡遇劳证,概不敢用,此所谓侏儒观场,随众喧喝矣。惟劳证不犯实热者,用之亦能杀人,诚所当慎,咳嗽、气急、痰喘、呕逆者禁用,以其上升也。伤寒初起忌之,恐引邪入少阳经也。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洪农川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而强。《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 ,长四、五寸,

《中药大辞典》

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的根。舂、秋挖取根部,去净茎苗、泥土,晒干。

北柴胡: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分布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狭叶柴胡:生于干燥草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茎长软、皮赤、黄髭须。出在平州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西畔生处,多有白鹤、绿鹤于此翔处,是柴胡香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

凡采得后,去髭并头,用银刀削上赤薄皮少许,却,以粗布拭了,细剉用之。

勿令犯火,立便无效也。

《中药大辞典》

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

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每柴胡100斤,用醋12斤)

鳖血柴胡:取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蜗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柴胡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