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所属经络类型 所属位置
上肢部穴位

别名

髃骨(《黄帝内经·素问》)、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偏肩(《针灸大成》)

取穴方法

膊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手阳明、阳跷之会。


坐位。上臂外展,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可见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处即为此穴。

《中国针灸学》
肩峰前下方,三角肌的上部,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主治

《针灸大成》
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能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唐鲁州刺史库狄嵚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针灸方法

《针灸大成》
《铜人》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为度;若灸偏风,灸七七壮,不宜多,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灸不畏细;刺即泄肩臂热气。《明堂》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不及针,以平手取其穴,灸七壮,增至二七壮。《素注》针一寸,灸五壮;又云:针六分,留六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