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杜仲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皮类 | 杜仲 | 平 | 补虚药 | 辛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本草经集注》
味辛、甘,平、温,无毒。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脚中酸疼痛,不欲践地。久服轻身,耐老。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肾经。主阴下湿痒,小便余沥,强志,壮筋骨,滋肾止腰痛。去粗皮,酥蜜炙去丝用。
《本草经解》
气平,味辛,无毒。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盐水炒)
杜仲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润泽之金味,专入手太阴肺经。气味升多于降,阴也。
腰者肾之腑,膝者肾所主也;杜仲辛平益肺,肺金生肾水,所以腰膝痛自止也。中者阴之守也。辛平益肺,肺乃津液之化源,所以阴足而补中也;初生之水谓之精,天一之水也,杜仲入肺,肺主气而生水,所以益精气。精气益则肝有血以养筋,肾有髓以填骨,所以筋骨坚也。
肺主气,辛平益肺,则气刚大,所以志强。阴下者即篡间,任脉别络也;痒湿者湿也。杜仲辛平润肺,则水道通而湿行也。小便气化乃出,有余沥气不收摄也;杜仲益肺气,气固则能摄精也。
久服辛平益气,气充则身轻;辛润滋血,血旺则耐老也。盐水炒则入肾,醋炒则入肝,以类从也。
《玉楸药解》
味辛,气平,入足厥阴肝经。荣筋壮骨,健膝强腰。
杜仲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益肝肾,养筋骨。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肾经
《本草经解》:归肺、肾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思仙
《本草经集注》
思仲、木绵
常用方
《本草经解》
杜仲同续断、砂仁,治胎前杂症。同续断、山药糊丸,治频堕胎。专一味酒炒,丸,治腰背痛。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畏蛇蜕皮、玄参。
《雷公炮制药性解》
恶蛇蜕、玄参。杜仲降而属阳,宜职肾家之证。然精血燥者,不宜多用。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上虞山谷又上党及汉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阴干。
上虞在豫州,虞、号之虞,非会稽上虞县也。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状如浓朴,折之多白丝为佳。用之薄削去上甲皮横理,切令丝断也。
《中药大辞典》
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此外,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地亦产。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和作一处,炙之尽为度;炙干了,细剉用。
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也。
《中药大辞典》
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