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滑石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矿物类 | 滑石 | 寒 | 利水渗湿药 | 甘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甘,寒。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
《本草经集注》
味甘,寒、大寒,无毒。主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久服轻身,耐饥,长年。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淡,性寒无毒,入胃、膀胱二经。主利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导乳汁,补脾胃,降妄火。白腻而无黄砂者佳。
滑石甘,宜于中州,淡宜于利水,胃与膀胱之所由入也。
《本草经解》
气寒,味甘,无毒。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水研飞)
滑石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其主身热肠 者,盖太阳行身之表,为诸经主气者也,暑伤太阳、则气化失职,水谷不分,身热泄利肠澼矣;滑石,甘以益气,寒以清暑,所以主之也。
其主女子乳难者,乳汁不通也;甘寒有益脾土,脾湿行则脾血化乳也。膀胱热则癃闭,甘寒滑渗,故主癃闭而利小便也。脾者为胃行津液者也,脾湿则困,不行胃中津液,渣秽则积聚于胃而寒热生焉;滑石入膀胱利小便,则湿去脾健,而胃中积聚皆行矣。益精气者,滑石入小肠,则心火有去路,火不刑金,肺金旺生水也。
久服湿行脾健,所以轻身耐饥。脾为后天,脾旺谷充,自然长年也。
《长沙药解》
味苦,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清膀胱之湿热,通水道之淋涩。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胃、膀胱经
《本草经解》:归膀胱、小肠、脾经
《长沙药解》:归膀胱经
别名
《本草经集注》
液石、共石、脱石、番石
常用方
《本草经解》
滑石同甘草末,治暑邪小便闭,水飞,治湿热恶疮。同石膏末,大麦汁服,治女劳疸。同藿香、丁香末,治霍乱。
《长沙药解》
《金匮》滑石白鱼散,滑石一斤,白鱼一斤,乱发一斤。为散,饮服方寸匕。治小便不利。以膀胱湿热,水道不通。滑石渗湿而泻热,白鱼、发灰,利水而开癃也。
滑石代赭汤,滑石三两,代赭石如鸡子大,百合七枚。治百合病,下后者。下伤中气,湿动胃逆,肺郁生热。滑石利水而泻湿,百合、代赭,清金而降逆也。
《伤寒》猪苓汤,方在茯苓。用之治脉浮发热者,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以其渗膀胱而泻湿热也。《金匮》蒲灰散方在蒲灰。用之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满者,以其泻经络之水也。治小便不利者,以其泻膀胱之湿也。百合滑石散,方在百合。用之治百合病,变发热者,以其利水而泻湿也。
滑石甘寒,渗泻水湿,滑窍隧而开凝郁,清膀胱而通淋涩,善治黄疸,水肿,前阴闭癃之证。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石苇为之使,恶曾青。
《雷公炮制药性解》
甘草、石苇为使,曾曾青。
走泄之剂,无甘草以和之,弗宜独用也。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赭阳山谷,及太山之阴,或掖北白山,或卷山,采无时。
滑石色正白,《仙经》用之以为泥。又有冷石,小青黄,性并冷利,亦能熨油污衣物。
今出湘州、始安郡诸处。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人多以作冢中明器物,并散热人用之,不正入方药。赭阳县先属南阳,汉哀帝置,明《本经》所注郡县,必是后汉时也。掖县属青州东莱,卷县属司州荣阳。
《中药大辞典》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产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有多般,勿误使之。有白滑石、绿滑石、乌滑石、冷滑石、黄滑石。其白滑石如方解石,色白,于石上画有白腻纹,方使得;滑石绿者,性寒,有毒,不入药中用。乌滑石似黳色,画石上有青白腻纹,入用妙也;黄滑石色似金,颗颗圆,画石上有青黑色者,勿用,杀人。冷滑石青苍色,画石上作白腻纹,亦勿用。若滑石,色似冰,白青色,画石上有白腻纹者,真也。
凡使,先以刀刮研如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时;出,去牡丹皮,取滑石,却用东流水淘过,于日中晒干方用。
《中药大辞典》
洗净,砸成小块,或研成细粉,或水飞。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