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薄荷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全草类 | 薄荷 | 微寒 | 解表药 | 辛 |
性味功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性微寒,无毒,入肺经。主中风失音,下胀气,去头风,通利关节,破血止痢,清风消肿,引诸药入营卫,能发毒汗,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薄荷有走表之功,宜职太阴之部,中风诸患,固其专也。而血痢之证,病在凝滞,今得辛以畅气,而结凝为之自释矣。
《本草经解》
气温,味辛,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
薄荷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
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贼风伤寒者中风也,风伤于卫,所以宜辛温之味以发汗也。恶气心腹胀满,盖胀之恶气必从肝而来。薄荷入肝,温能行,辛能散,则恶气消而胀满平也。
太阴不治,则挥霍扰乱;薄荷辛润肺,肺气调而霍乱愈矣。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则食不消;薄荷入肝辛散,宿食自消也。肺主气,薄荷味辛润肺,肺润则行下降之令,所以又能下气也。以气味芳香,故堪生食也。
《玉楸药解》
味辛,气凉,入手太阴肺经。发表退热,善泻皮毛,治伤风头痛,瘰疬疥癣,瘾疹瘙痒。滴鼻止衄,涂敷消疮。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肺经
《本草经解》:归肝、肺经
《玉楸药解》:归肺经
别名
薄荷叶
常用方
《本草经解》
薄荷同漆叶、苦参、何首乌、麻仁、荆芥、生地、蒺藜、苍术、菖蒲,治大麻风。专为末,蜜丸,治风热上壅。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
薄荷:生于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或为栽培。分布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各地。
家薄荷: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产地
加工炮制
《中药大辞典》
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