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白扁豆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果实及种子类 | 白扁豆 | 微温 | 甘 |
性味功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脾经。主补脾益气,和中止泻。醋制能疗霍乱转筋。解酒毒及河毒,一切草木毒。
扁豆性味,皆与脾家相得,宜独入之。
《本草经解》
气微温,味甘,无毒。主和中下气。
扁豆气微温,禀天春初少阳之气,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
中者,脾胃也;扁豆气温入胆,胆气生发,则脾胃之气宣通,所以曰和中也。味甘入脾,脾健则气下行,所以下气也。
《玉楸药解》
味甘,气平,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培中养胃,住泄止呕。
扁豆性甘平敛涩,补土治泄,亦良善之品也。
用白者佳。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脾经
《本草经解》:归胆、三焦、脾经
《玉楸药解》:归脾、大肠经
别名
扁豆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此剂最为泥膈,惟入健脾药中,则能补脾,若单食多食,极能壅气伤脾。
《本草经解》
扁豆同人参、白术、白茯、甘草、山药、苡仁、莲肉、桔梗、砂仁末,名参苓白术散,治脾湿泄泻,及小儿脾虚症。同麦冬、五味、川连、干葛,解酒毒。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产地
加工炮制
《中药大辞典》
白扁豆: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炒至微黄色,用时捣碎。
扁豆仁:取净白扁豆,置沸水中煮至皮微鼓起和松软,捞出,倒入凉水,搓去皮,晒干,捣碎用;或炒黄用。(皮晒干即为扁豆皮)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