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附子

类型 功效
根及根茎类 附子 温里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本草经集注》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 ,拘挛,膝痛,不能行走。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通行诸经。主六腑沉寒,三阳厥逆,癥坚积聚,寒湿拘挛,霍乱转筋,足膝无力,堕胎甚速。择每只重一两者,去皮脐,以姜汁盐水煮数沸,又用黄连、甘草、童便合煮一时,于平地上掘坑埋一宿,取出,囫囵晒干用。

附子为阳中之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故于经络靡所不入,宜致坠胎祛癥积等证者。辛甘大热,能补命门衰败之火,以生脾土,故仲景四逆汤用以回肾气,理中汤用以补脾,八味丸用以补肾脾。譬如躁悍之将,善用之奏功甚捷;不善用之为害非轻。丹溪以为仲景取其行地黄之滞而不能有补,则古方用黑附一味,可以回阳,不补而能之乎。丹溪之言,于理未当。虽然,彼或鉴误用之弊,有激而发耳。如法制之,毒性尽去,且令下行,若痼冷阳脱,但微炮之。

《本草经解》

气温大热,味辛,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坚积聚血瘕,金疮。(便浸水煮去皮脐用)

附子气温大热,温则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大热则禀天纯阳炎烈之火气,入足少阴肾经;补助真阳,味辛而有大毒,得地西方燥酷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浓,阳也。

其主风寒咳逆邪气者,肺受风寒之邪气,则金失下降之性,邪壅于肺,咳而气逆也;附子入肺,辛热可解风寒也。

寒湿之气,地气也,感则害人皮肉筋骨,而大筋软短,小筋舒长,拘挛痿躄之症成焉;附子入肝,肝主筋,辛可散湿,热可祛寒,寒湿散,而拘挛痿躄之症愈矣。膝痛不能行步者,肝肾阳虚,而湿流关节也;温热益阳,辛毒行湿,所以主之。

癥坚积聚血瘕者,凡物阳则轻松,阴则坚实,坚者皆寒凝而血滞之症也;附子热可软坚,辛可散结,温可行滞也。金疮寒则不合,附子温肺,肺主皮毛,皮毛暖,则疮口合也。

《长沙药解》

味辛、咸、苦,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暖水燥土,泻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续将断之阳根。治手足厥冷,开脏腑阴滞,定腰腹之疼痛,舒踝膝之挛拘,通经脉之寒瘀,消疝瘕之冷结。降浊阴逆上,能回哕噫,提清阳下陷,善止胀满。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通行诸经

《本草经解》:归肝、肾、肺经

《长沙药解》:归脾、肾经

别名

黑附子、黑附、附片

常用方

《本草经解》

附子佐人参、肉桂、五味,补肾真阳,佐白术,除寒湿。同人参、白芍、甘草、砂仁、陈皮,治慢惊。同白术、肉桂、牛膝、木瓜、青皮,治寒疝。同人参、陈皮,治久病呕哕。同人参、白芍、甘草、桂枝、北味,治伤寒误汗下,真阳虚脱症。

《长沙药解》

《伤寒》附子汤,附子二枚,茯苓三两,白术四两,人参二两,芍药二两。治少阴病,身体疼,骨节疼,手足寒,脉沉者。以少阴水旺,阴凝气滞,故骨节疼痛。寒水侮土,脾胃不能温养四肢,故手足厥冷。水寒木陷,故脉沉细。参、术、茯苓,培土而泻水,芍药清乙木之风,附子温癸水之寒也。《金匮》治妊娠六七月,子脏开,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以水寒木郁,陷而生风,故少腹如扇,子脏开张,阳气下陷,是以发热恶寒。脾土被克,气滞不通,是以腹痛胎胀。参、术、茯苓,培土泻湿,芍药清其风木,附子温其水寒也。

《伤寒》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焙焦,大枣十二枚。治太阳中风,发汗,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以表阳汗泄,卫虚失敛,是以汗漏水不止。木郁不能行水,是以小便不利。桂枝疏肝木之郁陷,芍药敛风气之疏泄,甘、枣、生姜,补土而和中气,附子暖水以益阳根也。

附子泻心汤,附子一枚,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治太阳伤寒,下后心下痞硬,而复恶寒汗出者。以下伤中气,升降倒行,胆胃俱逆,胃口填塞,故心下痞硬。君相二火,离根上腾,故下寒上热。上热熏蒸,是以汗出。大黄泻胃土之逆,黄连泻心火之逆,黄芩泻胆火之逆,附子温癸水之寒也。

《金匮》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附子三枚,炮去皮脐。治风湿相抟,骨节疼痛,不呕不渴,小便不利。以水寒土湿,木气下郁,不能疏泄水道。姜、甘、大枣,和中补土,桂枝疏乙木之郁,附子温癸水之寒也。

《伤寒》四逆汤、方在甘草。真武汤、方在茯苓。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在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在甘草。干姜附子汤、方在干姜。大黄附子汤、方在大黄。《金匮》黄土汤、方在黄土。附子粳米汤、方在粳米。肾气丸、方在地黄。栝蒌瞿麦丸、方在栝蒌。乌头赤石脂丸、方在乌头。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在薏苡。诸方亦皆用之,以温脾肾之寒也。

《伤寒》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若噫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水寒土湿,胃气上逆则为噫,附子温胃而降逆也。

四逆散,方在甘草。治少阴病。四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水寒木郁,贼伤己土则腹痛,加附子暖水而生木也。

理中丸,方在人参。治霍乱吐利。腹满者,去术,加附子。水泛土湿,贼于乙木则为满,附子暖水而燥土也。

《金匮》竹叶汤,方在竹叶。治产后中风,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太阳行身之背,自头下项,寒水上逆则颈项强,附子暖水而降逆也。

阴阳之理,彼此互根,阴降而化水,而坎水之中,已胎阳气,阳升而化火,而离火之中,已含阴精。水根在离,故丙火下降,而化壬水,火根在坎,故癸水上升,而化丁火。癸水化火,阴升而化阳也,是以丁癸同经而手少阴以君火主令,丙火化水,阳降而化阴也,是以壬丙共气而足太阳以寒水司权。阴阳交济,水火互根,此下之所以不寒而上之所以不热也。水火不交,则热生于上而寒于下。病在上下,而实缘于中气之败。土者,水火之中气也,戊土不降,故火不交水而病上热,己土不升,故水不交火而病下寒。升降之倒行者,火衰水胜而土湿也。火盛则土燥,则水枯而病实热,阳明承气之证是也。承气之证少,真武之证多,以水易盛而火易衰,燥易消而湿易长。火衰土湿,丁火奔腾而癸水泛滥,是以寒盛于中下也。

盖火不胜水,自然之理,所恃者,壮盛之时,生土以制之。至其渐衰,母虚子弱,火土俱亏,土无制水之权,而火处必败之势,寒水上凌,遂得灭火而侮土。火复而土苏则生,火灭而土崩则死。人之死也,死于火土两败而水胜也,是以附子、真武、四逆诸方,悉火土双补,以胜寒水。仲景先师之意,后世庸工,不能解也。附子沉重下行,走太阴而暖脾土,入少阴而温肾水,肾水温则君火归根,上热自清,补益阳根之药,无以易此。

相火者,君火之佐也,君行则臣从,足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随君火下行而交癸水。癸水之温者,相火之下秘也,君火不藏,则相火亦泄,君相皆腾,是以上热。而上热之剧者,则全缘于相火,相火之性,暴烈迅急,非同君火之温和也。人之神宁而魂安者,二火之归根也,君火飞则心悬而神悸,相火飘则胆破而魂惊,故虚劳内伤之证,必生惊悸,其原因水寒土湿而二火不归故也。庸工以为血虚,而用清润之药,诸如归脾、补心之方,误世多矣。当以附子暖水,使君相二火归根坎府,神魂自安。但欲调水火,必先治土,非用补土养中、燥湿降逆之味,附子不能独奏奇功也。惟惊悸年深,寒块凝结,少腹硬满,已成奔豚者,莫用附子。用之药不胜病,反为大害。当以桂、附、椒、姜,研熨脐下,积寒消化,用之乃受。凡内伤虚劳,以及各门杂病,皆缘中气不足,水旺火奔,下寒上热,未有下热者。下寒若盛,即宜附子暖癸水而敛丁火,绝有奇功。至于伤寒三阴之证,更为相宜也。其下热而不宜附子者,水寒土湿而木陷也。生气不足,故抑郁而生下热,下热虽生,而病本仍是湿寒。如崩漏遗带、淋癃痔瘘、黑疸气鼓之证,悉木郁下热之证。但事清肝润燥,而寒湿愈增,则木愈郁而热愈盛。法宜于姜、甘、苓、术之内,副以清风疏木之品,郁热一除,即以附子温其下焦,十有九宜。但法有工拙,时有早晚耳。

纸包数层,水湿,火中灰埋,煨熟,去皮脐,切片,砂锅隔纸焙焦用,勿令黑。庸工用童便、甘草水浸。日久全是渣滓,毫无辣味,可谓无知妄作之至矣。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

《雷公炮制药性解》

地胆为使,恶蜈蚣,畏人参、甘草、黄芪、防风、黑豆。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八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

附子以八月上旬采也,八角者良。凡用三建,皆热灰炮令折,勿过焦,惟姜附汤生用之。

《中药大辞典》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旁生块根(子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取附于母根旁的子根,洗净泥土,称为泥附子,按大小分别加工:

盐附子:选取较大的泥附子洗净泥土,浸入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的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并体质变硬为止。

黑顺片:选取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沸,捞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盐卤水液中,并加入黄糖及菜油制成的调色剂,使附片染成浓茶色,用水漂冼至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蒸熟,烘至半干,再晒干。

白附片:选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至透心为度,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水漂洗至口尝无辣感时,取出蒸熟,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先须细认,勿误用。有乌头、乌喙、天雄、侧子、木鳖子。乌头少有茎苗,长身乌黑,少有旁尖;乌喙皮上苍,有大豆许者孕八、九个周遭,底陷,黑如乌铁;天雄身全矮,无尖,周匝四面有附孕十一个,皮苍色,即是天雄;并得侧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颗附子如枣核者是。木鳖子只是诸喙、附、雄、乌、侧中毗患者,号曰木鳖子,不入药中用,若服,令人丧目。若附子,底平、有九角、如铁色,一个个重一两,即是气全,堪用。

夫修事十两,于文武火中炮,令皴坼者去之,用刀刮上孕子,并去底尖,微细劈破,于屋下午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于中一宿,至明取出,焙干用。

夫欲炮者,灰火勿用杂木火,只用柳木最妙。

若阴制使,即生去尖皮底了,薄切,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晒令干用。

凡使,须阴制,去皮尖了,每十两,用生乌豆五两,东流水六升。

《中药大辞典》

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取出,晒晾,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晒干。(每盐附子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炮附片: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竦感为度,取出,用姜汤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