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腐婢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腐婢 | 平 | 辛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平。主痎疟,寒热邪气,泄利,阴不起,病酒头痛。
《本草经集注》
味辛,平,无毒。主痎疟,寒热,邪气,泄利,阴不起。止消渴,病酒头痛。
归经
别名
-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汉中,即小豆华也。七月采,阴干。
花用异实,故其类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为治也。但未解何故有腐婢之名?《本经》不云是小豆花,后医显之耳。未知审是否?今海边有小树,状似栀子,茎条多曲,气作腐臭,土人呼为腐婢,用治疟有效,亦酒渍皮疗心腹痛。恐此多当是真。若尔,此条应在木部下品卷中也。
《中药大辞典》
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茎、叶。春、夏、秋均可采收。
生长于山地、路边。分布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
赞赏者名单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意识到写文章的价值🙏
本文是原创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协议,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 Nanbowan!
评论
匿名评论
隐私政策
✅ 你无需删除空行,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