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蔓荆子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果实及种子类 | 蔓荆子 | 微寒 | 解表药 | 苦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微寒。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
《本草经集注》
味苦、辛,微寒,平、温,无毒。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久服轻身,耐老。令人光泽,脂致,长须发。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甘辛,性微寒无毒,入肝经。主散风寒,疗头风,除目痛,去翳膜坚齿牙,利九窍,杀百虫。酒浸一宿蒸用。
《经》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又曰: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荆实入肝,故专主散风,以疗目疾。《主治秘诀》云:其味苦甘,为阳中之阴,能凉诸经之血热。
《本草经解》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
蔓荆子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太阳寒水,主筋所生之病,而骨者肾之合也;蔓荆寒可清热,苦可燥湿,湿热攘,则寒热退而拘挛愈矣。气寒壮水,味苦清火,火清则目明,水壮则齿坚,齿乃肾之余也。
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苦味清火,所以九窍皆利也。白虫湿热所化,苦寒入膀胱以泻湿热,所以去白虫也。
久服轻身者祛湿之功,耐老者壮水之力也。
《玉楸药解》
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泻风湿,清头目。
蔓荆子发散风湿,治麻痹拘挛、眼肿头痛之证。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肝经
《本草经解》:归肾、膀胱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蔓荆实
常用方
《本草经解》
蔓荆子同甘菊、荆芥、黄芩、乌梅、芽茶、白蒺藜、川芎、黑豆、土茯苓,治偏正头风,目将损者。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恶乌头、石膏。
《雷公炮制药性解》
恶石膏、乌头。
《玉楸药解》
头目疼痛,乃胆胃逆升,浊气上壅所致,庸医以为头风,而用蔓荆子发散之药,不通极矣!诸家本草,皆出于下士之手,此等妄言,不胜其数。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益州。
小荆即应是牡荆,牡荆子大于蔓荆子而反呼为小荆,恐或以树形为言。复不知蔓荆树若高硕尔。
《中药大辞典》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净杂质,贮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
单叶蔓荆:生长海滨、沙滩、湖畔等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
蔓荆:生长于平原草地、河滩和荒地上。分布我国沿海各省及云南、广西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灸论》
雷公云:凡使,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中药大辞典》
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