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酸枣仁

类型 功效
果实及种子类 酸枣仁 安神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藏,轻身延年。

《本草经集注》

味酸,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四肢酸疼湿痹。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大骨,助阴气,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酸,性平无毒,入心脾肝胆四经。主筋骨酸寒,夜卧不宁,虚汗烦渴,安和五脏,大补心脾。炒熟去皮尖研用,生者治嗜卧不休。

枣仁味酸,本入肝经,而心则其所生者也,脾则其所制者也,胆又其相依之腑也,宜并入之。《太平圣惠方》云:胆虚不眠,寒也,炒熟为末,竹叶汤调服。盖以肝胆相为表里,血虚则肝虚,肝虚则胆亦虚,得熟枣仁之酸温,以旺肝气,则木来克土。脾主四肢,又主困倦,所以令人多睡。又《济众方》云:胆实多睡,热也。生研为末,姜茶汤调服,亦以枣仁秋成者也,生则得全金气,而能制肝木,肝木有制,则脾不受侮,而运行不睡矣。

《本草经解》

气平,味酸,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炒研)

枣仁气平,禀天秋敛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

心者胸臆之分,手厥阴心包络脉起之处;腹者中脘之分,足厥阴肝经行之地。心包络主热,肝主寒,厥阴主散,不能散则寒热邪结气聚矣。枣仁味酸,入厥阴,厥阴和,则结者散也。

四肢者手足也,两厥阴经行之地也,酸痛湿痹,风湿在厥阴络也;枣仁味酸益血,血行风息,气平益肺,肺理湿行,所以主之也。心包络者,心之臣使也,代君行事之经也,肝者生生之脏,发荣之主也。

久服枣仁,则厥阴阴足,所以五脏皆安。气平益肺,所以轻身延年也。

《长沙药解》

味甘、酸,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宁心胆而除烦,敛神魂而就寐。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脾、肝、胆经

《本草经解》:归肺、肝、心包经

《长沙药解》:归心、胆经

别名

枣仁

《神农本草经》
酸枣

常用方

《本草经解》

枣仁同茯神、远志、麦冬、石斛、五味、圆肉、人参,治惊悸。同生地、白芍、麦冬、五味、圆肉、竹叶,治自汗。同茯神、人参,治盗汗。同人参、茯神、白术、甘草,治振悸不眠。同知母、茯神、甘草,名酸枣仁汤,治虚烦不眠。

《长沙药解》

《金匮》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茯苓二两,芎䓖二两,知母二两。治虚劳虚烦不得眠。以土湿胃逆,君相郁升,神魂失藏,故虚烦不得眠睡。甘草、茯苓,培土而泻湿,芎䓖、知母疏木而清热,酸枣敛神魂而安浮动也。

枣仁酸收之性,敛摄神魂,善安眠睡。而收令太过,颇滞中气,脾胃不旺,饮食难消者,当与建中燥土、疏木达郁之品并用,不然土木皆郁,腹胀吞酸之病作矣。其诸主治,收盗汗,止梦惊。

生用泻胆热多眠,熟用补胆虚不寐。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恶防己。

《雷公炮制药性解》

恶防己。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阴干卅日成。

今出东山间,云即是山枣树子,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乃啖之以醒睡,与此治不得眠,正反矣。

《中药大辞典》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浸泡一宿,搓去果肉,捞出,用石碾碾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

生长于阳坡或干燥瘠土处,常形成灌木丛。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等地。主产河北、陕西、辽宁、河南。此外,内蒙古、甘肃、山西、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亦产。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酸枣仁凡使,采得后,晒干,取叶重拌酸枣仁蒸半日了,去尖、皮了,任研用。

《中药大辞典》

酸枣仁:原药放入竹箩内,沉入清水缸中,使仁浮在水面,壳沉水底,将枣仁捞出、晒干。

炒酸枣仁:取洁净的酸枣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皮鼓起并呈微黄色,取出,放凉。

焦酸枣仁:取洁净的酸枣仁,置锅内用武火炒至有五成变黑红色,取出,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