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蛤蚧

类型 功效
动物类 蛤蚧 补虚药

性味功效

《玉楸药解》

味咸,气平,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敛血止嗽,利水助阳。

蛤蚧收降肺气,疏通水府,治喘嗽吐血、消渴癃淋,通经行血,起痿壮阳,及虚劳羸弱之病。

口含少许驰百步不喘,止喘宁嗽,功力甚捷。其毒在头足,其力在尾。如虫蛀其尾者,不足用。

归经


《玉楸药解》:归肺、膀胱、肾、肝经

别名

-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一般在5~9月间捕捉。

多栖于山岩及树洞中,或居于墙壁上,昼伏夜出,动作敏捷。捕食昆虫,有时也捕食壁虎、小鸟及蝇类等动物。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须认雄、雌。若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口尖,身大尾小。男服雌,女服雄。

凡修事服之,去甲上、尾上并腹上肉毛。毒在眼。若斯修事了,用酒浸才干,用纸两重,于火上缓隔焙纸炙,待两重纸干、焦透后,去纸,取蛤蚧于瓷器中盛,于东舍角畔悬一宿,取用,力可十倍。

勿伤尾,效在尾也。

《玉楸药解》

去头眼鳞爪,酒浸,酥炙黄,研细。

《中药大辞典》

蛤蚧:除去竹片,截去头足及鳞(无尾者拣去不用),切成小方块。

酒蛤蚧:取蛤蚧块用黄酒浸渍后微火焙干。焙干后,但剪取尾部供用者,称为”蛤蚧尾”。(每蛤蚧10对,用黄酒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