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豆蔻

类型 功效
果实及种子类 豆蔻 芳香化湿药

性味功效

《本草经集注》

味辛,温,无毒。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主消寒痰,下滞气,退目中翳,止呕吐,开胃进食,除冷泻痢及腹痛心疼。炒去衣研用,白而圆满者佳。

白豆蔻辛宜入肺,温为脾胃所喜,故并入之。

《本草经解》

气大温,味辛,无毒。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白蔻气大温,禀天水火之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气味俱升,阳也。

肺主气,积冷气,肺寒也;气温温肺,味辛散积,所以主之。食入反出,胃无火也;辛温暖胃,故止吐逆反胃。胃中寒则不能化水谷,肺寒则不能行金下降之令;白蔻辛温,所以胃暖则消谷,肺暖而下气也。

《玉楸药解》

味辛,气香,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降肺胃之冲逆,善止呕吐,开胸膈之郁满,能下饮食,噎膈可效,痎疟亦良,去睛上翳瘴,消腹中胀疼。

白豆蔻清降肺胃,最驱膈上郁浊,极疗恶心呕哕。嚼之辛凉清肃,肺府郁烦,应时开爽。秉秋金之气,古方谓其大热,甚不然也。

研细,汤冲。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肺、脾、胃经

《本草经解》:归肝、三焦、肺、胃经

《玉楸药解》:归胃、肺经

别名

白豆蔻、白蔻

常用方

《本草经解》

白蔻同丁香、砂仁、陈米、黄土、姜汁丸,名太仓丸,治反胃。同人参、生姜、陈皮、藿香,治胃寒呕吐。同半夏、陈皮、生姜、白术、白茯,治寒痰作吐。同藿香、陈皮、木香,治上焦滞气。同人参、白术、陈皮、生姜,治秋疟,胃呕不食。同扁豆、五味、橘红、木瓜,治中酒呕吐。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大抵辛散之剂,不能补益,《药性》称其补上焦元气,恐无是理,但不甚克削耳,世俗不察而信之,误人不少。治寒气神效,肺肾中有火及虚者忌之。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南海。

味辛烈者为好,甚香,可恒含之。其五和糁中物皆宜人:廉姜,温中下气;益智,热;枸橼,温;甘蕉、麂目并小冷尔。

《中药大辞典》

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打碎。

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须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豆蔻,于 灰中炮,待米团子焦黄熟,然后出,去米,其中有子,取用。勿令犯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