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天南星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根及根茎类 | 天南星 | 温 | 化痰止咳药 | 苦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温。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本草经集注》
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除阴下湿,风眩。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辛,性平,有毒,入脾、肺二经。主中风牙关紧闭,痰盛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捣敷疥癣疮毒并蛇虫咬伤。沸水泡七次,以牛胆汁收其末入胆,久悬风处更佳。
肺受风邪,脾多痰饮。南星专主风痰,故并入二经。味辛主散,所以消痈坠胎及疗疥癣等疾。大抵与半夏同功,但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其燥急之性,甚于半夏,故古方以牛胆苦寒之性制其燥烈。且胆又有益肝镇惊之功,小儿尤为要药。丹溪曰:南星欲其下行,以黄柏引之。
《玉楸药解》
味辛,性温,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降气行瘀,化积消肿。
南星辛烈开通,治胃逆肺阻,胸膈壅满,痰涎胶塞,头目眩晕。磨积聚癥瘕,消痈疽肿痛,疗麻痹拘挛,止吐血便红,及疥癣疣赘,喉痹口疮、金疮打损、破伤中风之类。功同半夏,而猛烈过之。
水浸二三日,去其白涎,用牛胆丸套者,治痰郁肺热甚佳。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肺、脾经
《玉楸药解》:归肺、胃经
别名
南星
《神农本草经》
虎掌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蜀漆为之使,恶莽草。
《雷公炮制药性解》
畏附子、干姜、生姜。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汉中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阴干。
近道亦有,极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或三、四片尔,方药亦不正用也。
《中药大辞典》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等的块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或晒至半干时,用硫黄熏一次,则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
天南星:生长于阴坡较阴湿的树林下。分布河北,河南、广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东北天南星:生长于阴坡较为阴湿的林下。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异叶天南星:生长于阴坡或山谷较为阴湿的地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江苏、讧西、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中药大辞典》
天南星:拣去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南星:取拣净的天南星,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每日换水2~3次,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适当掌握浸漂日数。至起白沫时,每南星100斤加白矾2斤,浸泡一月后,继续换水,直至口尝无麻辣感为止,捞出,与鲜姜片及白矾粉层层均匀铺入容器内,加水淹没,约经3~4星期,复倒入锅内煮至内无白心,取出,拣去姜片,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每天南星100斤,用鲜姜25斤,白矾12.5~25斤)。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