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砂仁

类型 功效
果实及种子类 砂仁

性味功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肺、大小肠、膀胱、肾七经。主虚寒泻痢,宿食不消,腹痛心疼,咳嗽胀满,奔豚,霍乱转筋,祛冷逐痰,安胎止吐,下气化酒食。炒去衣研用。

砂仁为行散之剂,故入脾胃诸经,性温而不伤于热,行气而不伤于克,太阴经要剂也,宜常用之。

《本草经解》

气温,味辛涩,无毒。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赤白泄利,腹中虚痛下气。(姜汁炒)

砂仁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涩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

主虚劳冷泻者,阳虚而作劳,则真气愈耗,所以土冷而泄泻也。砂仁气温益气,味涩可以止泄也;辛温温胃,胃暖则宿食自消。

赤白泻利,肠寒积滞也;辛温散寒,味涩止泄也。腹中虚痛,腹中阳气虚而寒痛也;温以益阳,辛以散寒,所以止之。肺主气,下气者,辛能益肺,肺平气自下也。

《玉楸药解》

味辛,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和中调气,行郁消渴,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利皆良,咳嗽共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腐酸,理下气之秽浊,除咽喉口齿之热,化铜铁骨刺之鲠。

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非旺,则枢轴不转,脾陷胃逆。凡水胀肿满、痰饮咳嗽、噎膈泄利、霍乱转筋、胎坠肛脱、谷宿水停、泄秽吞酸诸证,皆升降反常,清陷浊逆故也。泻之则益损其虚,补之则愈增其满,清之则滋其下寒,温之则生其上热。缘其中气堙郁,清浊易位,水木下陷,不受宣泻,火金上逆,不受温补也。惟以养中之味,而加和中之品,调其滞气,使之回旋,枢轴运动,则升降复职,清浊得位,然后于补中扶土之内,温升其肝脾,清降其肺胃,无有忧矣。和中之品,莫妙如砂仁,冲和条达,不伤正气,调理脾胃之上品也。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脾、胃、肺、大肠、小肠、膀胱、肾经

《本草经解》:归肝、肺、胃、大肠经

《玉楸药解》:归脾、胃经

别名

缩砂仁、西砂

常用方

《本草经解》

砂仁同人参、陈皮、藿香、白茯、白芍、炙草,治吐泻不食。同藿香、橘红、木瓜,治霍乱转筋。同川附、炮姜、厚朴、陈皮、饭丸,治冷痢。连壳炒黑末,热酒下二钱,安胎止痛。用两许炒为末,入盐三钱,汤泡冷服,治干霍乱。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文火焙干,即为壳砂(一名砂果);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即为砂仁。

阳春砂仁主产广东、广西等地。进口砂仁主产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玉楸药解》

去壳,炒研,汤冲服,则气足。

《中药大辞典》

砂仁:除去杂质及果壳,捣碎。

盐砂仁:取净砂仁,用盐水浸泡拌匀,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每砂仁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