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硝石

类型 功效
矿物类 硝石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

《本草经集注》

味苦、辛,寒、大寒,无毒。主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治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瘘蚀疮。炼之如膏。久服轻身。天地至神之物,能化成十二种石。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辛,性大寒,有毒,入心、脾二经。主六腑积聚燥结,留血闭藏,天行疫痢,伤寒发狂,停痰作痞,肠风痔漏,推陈致新,解诸石药毒。种种实热,悉可泻除,能堕胎孕。

硝石为太阴之精,宜入心家泻火。而脾即其子也,故并入之。丹溪云:《本经》言其无毒,误也!能化七十二种石,岂无毒而然乎?分为六种,气味相同,俱善消化驱逐。但朴硝力紧,芒硝、马牙、硝力缓,硝石、风化硝、玄明粉缓而又缓也。以之治病,病退即已。《本经》称其炼服补益,岂理也耶?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寒。古方因之,故都用大黄佐芒硝耳。

《长沙药解》

味咸、苦,性寒,入足太阳膀胱、足太阴脾经。清己土而退热,利壬水而泻湿。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脾经

《长沙药解》:归膀胱、脾经

别名

火硝、焰硝

《神农本草经》
消石

常用方

《长沙药解》

《金匮》硝矾散,硝石、矾石等分。为散,大麦粥汁合服方寸匕。病从大小便去,大便黑,小便黄。治女劳黑疸,日晡发热,而反恶寒,足下热,膀胱急,少腹满,其腹如水状,身尽黄,额上黑,因作黑疸,大便黑,时溏。以女劳泻其肾阳,久而水寒土湿,乙木遏陷,郁生下热,攻逼己土,己土受之,湿亦化热,以其湿热传于膀胱,而木郁不能疏泄,故小便黄涩而不利。一感风邪,泻其卫气,卫气愈泻而愈敛,皮毛遂闭,膀胱瘀热,下不能泄而表不能达,因而淫溢经络,熏蒸肌肤,而发黄色。乙木陷于壬水,积郁莫散,则少腹胀满而膀胱迫急。日晡土旺之时,湿盛热发而木郁阳陷,故足下常热而身反恶寒。太阳膀胱之经,自目之内眦上额交颠,经气上逆,故额见黑色。久而土负水胜,黄化而黑,因成黑疸。谷渣不从土化而从水化,因而大便亦黑。水从脾胃而侮土,则大便黑。土传膀胱而克水,则小便黄。总之,皆由于木邪,以肝主五色,入肾为黑,入脾为黄也。硝石咸苦,清热瘀而泻木,矾石酸涩,收湿淫而泻水也。

水中土木之郁,泻于小便,故其色黄,土中水木之郁,泻于大便,故其色黑。黑疸水陆瘀涩,隧路梗阻,硝石咸寒之性,直达下脘,利水路而泻谷道,合之矾石涤荡郁陈,注于二便,腐败扫除,正气清通。继以补中养火之剂,垂尽之命,可以再延也。

大黄硝石汤,方在大黄。治黄疸腹满,小便不利,用之以清膀胱之湿热也。

硝石,扫地霜熬成,在上者,锋芒细白,是谓芒硝,水底成块者,谓之硝石。其性重浊下行,善于利水泻热,消瘀化腐,故能医黄疸之疾。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萤火为之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菀。

《雷公炮制药性解》

大黄为使,恶苦参、苦菜、女菀,畏麦句姜。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益州山谷及武都、陇西、西羌,采无时。

治病亦与朴硝相似,《仙经》多用此消化诸石,今无正识别此者。顷来寻访,犹云与朴硝同山,所以朴硝名硝石朴也,如此则非一种物。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胐胐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此又云一名芒硝,今芒硝乃是练朴硝作之。与后皇甫说同,并未得核研其验,须试效,当更证记尔。化硝石法,在三十六水方中。陇西属秦州,在长安西羌中。今宕昌以北诸山有咸土处皆有之。

《中药大辞典》

为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

多产于污秽之地,亦常覆于地面、墙脚或岩石的表面。在石灰岩、盐沼地带及沙漠区域亦多见之。产于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先研如粉,以瓷瓶子于五斤火中煅令通赤;用鸡肠菜、柏子仁和作一处,分丸如小帝珠子许,待瓶子赤时,投硝石于瓶子内,帝珠子尽为度,其硝石自然伏火。

每四两硝石,用鸡肠菜、柏子仁共十五个。

《中药大辞典》

消石:敲碎或研细用。

水制:消石加水与10%萝卜同煮,过滤,浓缩后,放置,待其结晶,即成。

火制:将消石入锅中,微火炒成洁白色。炒时不可离人,以防火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