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所属经络类型 所属位置
下肢部穴位

别名

昌阳、伏白(《针灸甲乙经》)、胃阳(《西方子明堂灸经》)、复白(《针灸指南》)、外命(《外台秘要》)

取穴方法

足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旁骨是复溜,后旁筋是交信,二穴只隔一条筋。足少阴肾脉所行为经金。肾虚补之。


侧坐或仰卧位。先确定太溪穴的位置,由太溪直上3横指,在跟腱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中国针灸学》
太溪直上二寸,当跟腱之前缘。

主治

《针灸大成》
主肠澼,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视䀮䀮,善怒多言,舌干,胃热,虫动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肿水病,青、赤、黄、白、黑,青取井、赤取荥,黄取输,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肿,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汗注不止,齿龋,脉微细不见,或时无脉。

针灸方法

《针灸大成》
《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五壮。《明堂》灸七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