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地榆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根及根茎类 | 地榆 | 微寒 | 止血药 | 苦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微寒。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创。
《本草经集注》
味苦、甘、酸,微寒,无毒。主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十二病,止痛,除恶肉,止汗,治金疮。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甘酸,性微寒无毒,入大肠、肝二经。主下部积热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经,又主金疮,除恶肉,崩中带下。
地榆沉寒属阴,专入肝肠以理下焦,血证有热者宜之。
《玉楸药解》
味甘,气寒,入足厥阴肝经。泻热清肝,凉营止血。
地榆苦寒沉降,止吐衄便溺、崩漏金疮诸血。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肝、大肠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得发良,恶麦门冬。
《雷公炮制药性解》
得发良,恶麦门冬。
若虚寒下陷,血衰泄泻者勿用。
《玉楸药解》
大凡失血症,内寒者多而热者少,庸工以治下焦血病,最不通。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桐柏及宛朐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今近道处处有,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而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名玉豉。一茎长直上,根亦入酿酒。道方烧作灰,能烂石也。乏茗时,用叶作饮,亦好。
《中药大辞典》
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生长于山地的灌木丛、草原、山坡或田岸边。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产地
加工炮制
《中药大辞典》
地榆: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浸泡,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炒至外衣变为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