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蟾酥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动物类 | 蟾酥 | 微温 | 辛 |
性味功效
《玉楸药解》
味辛,微温,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涩精助阳,败毒消肿。
蟾酥研,涂抹尘顶,治精滑梦遗,磨点疮头,治疔毒痈肿,摩腰暖肾,揩牙止痛。
归经
《玉楸药解》:归肺、肾经
别名
-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玉楸药解》
辛烈殊常,入钵擂研,气冲鼻孔,喷嚏不止,沾唇麻辣,何能当者。外科家因做小丸服,甚非良善之法也。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有多般,勿误用。有黑虎、有䖲黄、有黄蛤、有蝼蝈、有蟾,其形各别。其虾蟆,皮上腹下有斑点,脚短,即不鸣叫;黑虎,身小,黑嘴脚小斑;䖲黄,斑色,前脚大,后腿小,有尾子一条。黄蛤,遍身黄色,腹下有脐带,长五、七分已来,所住立处,带下有自然汁出。蝼蝈,即夜鸣,腰细口大,皮苍黑色。蟾,即黄斑,头有肉角。
凡使虾蟆,先去皮并肠及爪了,阴干,然后涂酥炙令干。每修事一斤,用牛酥一分,炙尽为度。
《中药大辞典》
酒蟾酥:取蟾酥块捣碎,置磁盆中加入白酒浸渍。时时搅动,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状,取出置盆中,放通风洁净处晾干,碾成细粉。(每蟾酥10斤,用白酒20斤)
乳蟾酥:系用鲜牛奶浸渍,制法同上。但夏季炎热时不宜采用,因易于酸败。(每蟾酥10斤,用鲜牛奶20斤)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