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苍术

类型 功效
根及根茎类 苍术 芳香化湿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本草经集注》

味苦、甘,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叶天士:《本经》不分苍、白,功用正同。宋元以来始分用,谓白术苦甘气和,补中焦,除脾胃湿,用以止汗;苍术苦辛气烈,能上行,除上湿,发汗功大。)

《雷公炮制药性论》

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平胃健脾,宽中散结,发汗祛湿,压山岗气,散温疟。泔浸一宿,换泔浸,炒用。

苍术辛甘祛湿,脾胃最喜,故宜入之。大约与白术同功,乃药性谓其宽中发汗,功过于白,固矣。又谓其补中除湿,力不及白,于理未然。夫除湿之道,莫过于发汗,安有汗大发而湿未除者耶?湿去而脾受其益矣。若以为发汗,故不能补中,则古何以称之为山精。

炼服可长生也?亦以其结阴阳之精气。俗医泥其燥而不常用,不知脾为脏主,所喜惟燥,未有脾气健而诸脏犹受其损者。

《玉楸药解》

味甘、微辛,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利水,泻饮消痰,行瘀郁去满,化癖除癥,理吞吐酸腐,辟山川瘴疠,起筋骨之痿软,回溲溺之混浊。

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泻水开郁,则苍术独长。盖木为青龙,因己土而变色,金为白虎,缘戊土而化形,白术入胃,其性静专,故长于守,苍术入脾,其性动荡,故长于行,入胃则兼达辛金而降浊,入脾则并走乙木而达郁。白术之止渴生津者,土燥而金清也,苍术之除酸而去腐者,土燥而木荣也。白术偏入戊土,则纳粟之功多,苍术偏入己土,则消谷之力旺,己土健则清升而浊降,戊土健则浊降而清亦升,然自此而达彼者,兼及之力也,后彼先此者,专效之能也,若是脾胃双医,则宜苍术、白术并用。

茅山者佳,制同白术。

新制双术法列下:选于茅二术坚实肥鲜者各一斤,别器泔浸,换水,令润透,去皮,切片,晒用。黄芪、沙参、生姜、半夏各八两,煎浓汁,浸白术。大枣、龙眼、砂仁各八两,煎浓汁,浸苍术。各用磁盘,隔布铺盖湿米,砂锅蒸透,晒干。再浸再蒸,汁尽而止。量加暖水温中之品合煎,久饵实能延年却老。

戊已转运,水火交济,环铅聚汞之理。医家不解,妄以滋阴之药,促命夭年,甚可恨也!黄土炒白术,芝麻炒苍术,无知妄作,不通之极!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脾经

《本草经解》:归胃、脾经

《玉楸药解》:归胃、脾经

别名

茅术

《神农本草经》
山蓟

《本草经集注》
山姜、山连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防风地榆为使,忌桃、李、雀肉、青鱼、菘菜。

火炎土燥脾虚作闷者忌之,恐益其火也。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郑山山谷、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曝干。

郑山,即南郑也。今处处有。以蒋山、白山、茅山者为胜。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采好,多脂膏而甘。《仙经》云:亦能除恶气,弭灾疹。丸散煎饵并有法。其苗又可作饮,甚香美,去水。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昔刘涓子挼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长生。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今市人卖者,皆以米粉涂令白,非自然,用时宜刮去之。

《中药大辞典》

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等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为好。挖取根茎后,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南苍术:多生于山坡较干燥处。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北、山东等地。

北苍术:生长于山坡灌木丛及较干旱处。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中药大辞典》

苍术:拣去杂质,用水泡至七、八成透,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炒苍术:取苍术片,用米泔水喷洒湿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或取拣净的苍术,用米泔水浸泡后捞出,置笼履内加热蒸透,取出,切片,干燥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