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赤芍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根及根茎类 | 赤芍 | 寒 | 清热药 | 苦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本草经集注》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胜膀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叶天士:《本经》不分赤、白,东垣云: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俗云:白补赤泻。)
《本草经解》
赤者入心与小肠,心主血,小肠主变化,所以行而不留,主破血也。
归经
《本草经解》:归小肠、心经
别名
赤芍药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中国药典》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产地
加工炮制
《中国药典》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
赞赏者名单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意识到写文章的价值🙏
本文是原创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协议,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 Nanbowan!
评论
匿名评论
隐私政策
✅ 你无需删除空行,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