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赤石脂

类型 功效
矿物类 赤石脂 收涩药 酸, 甘, 辛

性味功效

《本草经集注》

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治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性平无毒,入心经。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下痢,痈疽疮痔,女子崩漏产难,下胞衣。

石脂色赤,宜入心经,腹痛诸证,皆火为之殃。崩漏诸证,皆血为之祸,心主血属火,得石脂以疗之,而更何庸虞哉?

《本草经解》

气大温,味甘酸辛,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人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火煅)

赤石脂气大温,禀天春夏木火之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络经;味甘酸辛无毒,得地中东西土木金之味,入足阳明燥金胃土、手阳明燥金大肠。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心包络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代心君行事之府也;石脂气味酸温,则条畅心包络,而心君之气得所养矣。肝开窍于目,辛温疏达,则肝和而目明。精者五脏阴气之华也,甘酸之味可以益阴,所以益精而补髓也。

腹者太阴经行之地,太阴为湿土,土湿而寒则痛;石脂气温,温能行寒去湿,所以主之也。胃与大肠为阳明燥金,阳虚不燥,则肠澼下利;石脂温辛收涩,故主下利及小便利,盖涩可以固脱也。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火有虚实,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心包络代君行事;其气味酸温,可补心包络之火也。肝藏血,肝血不藏,则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矣;味甘酸可以藏肝血,气温可以达肝气,所以主之也。

久服补益阳明,阳明经行于面,所以好颜色。肾为悭藏而藏智。酸收益阴,所以益智,阳明胃气充益,所以不饥而延年也。

《长沙药解》

味甘、酸、辛,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敛肠胃而断泄利,护心主而止痛楚。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经

《本草经解》:归肝、心包、胃、大肠经

《长沙药解》:归心、脾、大肠经

别名

-

常用方

《本草经解》

赤石脂同炮姜、粳米,名桃花汤,治痢下脓血。专为末,酒服,治痰饮。同炮姜蒸饼丸,名桃花丸,治痢下白冻。

《长沙药解》

《伤寒》桃花汤,干姜三两,粳米一升,赤石脂一斤,用一半研末。水七升,煮米熟,去渣,温服七合,入赤石脂末方寸匕。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小便不利,便脓血者。以水土湿寒,脾陷肝郁,二气逼迫,而腹为之痛。木愈郁而愈泄,水道不通,则谷道不敛,膏血脱陷,凝瘀腐败,风木摧剥,而下脓血。粳米补土而泻湿,干姜温中而驱寒,石脂敛肠而固脱也。

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脂一斤,禹余粮一斤。治伤寒下利不止,利在下焦,服理中汤,利益甚者。己土湿陷,庚金不敛,则为泄利。而己土湿陷之利,其病在中,理中可愈,庚金不敛之利,其病在下,理中不能愈。石脂、余粮,涩滑而断泄利也。

乌头赤石脂丸,方在乌头。用之治心痛彻背,以其保宫城而护心君也。

赤石脂酸收涩固,敛肠住泄,护心止痛,补血生肌,除崩收带,是其所长。最收湿气,燥脾土,治停痰吐水之病。更行瘀涩,破凝滞,有催生下衣之能。兼医痈疽、痔瘘、反胃、脱肛之证。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恶大黄,畏芫花。

《雷公炮制药性解》

恶大黄及松脂,畏芫花。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济南、射阳及太山之阴,采无时。

《中药大辞典》

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挖出后,选择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拣去杂石、泥土。

产福建、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赤石脂,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

《中药大辞典》

煅石脂:拣净杂质,碾成细粉,用醋和匀,搓条切段,晒干,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取出,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