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厚朴

类型 功效
皮类 厚朴 芳香化湿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本草经集注》

味苦,温、大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去实满而治腹胀,除湿结而和胃气,止呕清痰,温中消食。

厚朴辛则能发,温则能行,脾胃之所喜也,故入之以理诸证。丹溪曰∶厚朴属土而有火,平胃散用之以佐苍术,正谓泻上焦之湿,平胃土不使太过,以致于和而已。

《本草经解》

气温,味苦,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血痹死肌,去三虫。(姜汁炒)

厚朴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难经》云,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中风伤寒者,中风症也,风气通肝,肝脉与督脉会于巅,风为阳邪而伤上,所以头痛;其主之者,厚朴入肝温散也。

寒热惊悸者,病寒热而惊悸也,心虚则悸,肝虚则惊,厚朴气温可以达肝,味苦可以清心也。肝藏血,心主血,血凝泣则成痹;苦可以泄,温可以行,故主血痹。死肌者,亦血泣而皮毛不仁麻木也;苦泄温行,故亦主之。

三虫湿所化也,味苦燥湿,可以杀虫,所以去虫也。

《长沙药解》

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脾、胃经

《本草经解》:归肝、心经

《长沙药解》:归胃经

别名

浓朴、川朴

《本草经集注》
浓皮、赤朴

常用方

《本草经解》

厚朴同槟榔、木香、川莲、滑石、陈皮、甘草,治痢初起。同白术、人参、白茯、白芍,治腹胀。同生姜、陈皮、藿香、砂仁、半夏,治胃寒呕逆。

《长沙药解》

《伤寒》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厚朴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杏仁五十枚。治太阳伤寒,下后微喘者。下后中虚胃逆,肺金莫降,是以发喘。姜、甘、大枣,和中而补土,桂枝、芍药,疏木而泻热,厚朴、杏仁,降逆而止喘也。《伤寒》: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朴姜甘夏人参汤,厚朴一斤,生姜半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人参一两。治伤寒汗后,腹胀满者。汗后中虚胃逆,浊阴冲塞,是以胀满。人参、甘草,补中而培土,朴、半、生姜,泻满而消胀也。

《金匮》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枳实四枚,大黄六两。此即小承气汤,而分两不同。治支饮胸满者。以饮居心下,肺胃郁阻,是以胸满。大黄破结而逐饮,枳、朴泻满而降逆也。

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此亦小承气汤,而分量不同。二方皆君厚朴。治腹满而便闭者。以滞气抟结,闭塞不通。枳、朴行滞而止痛,大黄破结而开塞闭也。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二两,桂枝二两,甘草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治腹满痛,发热,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者。以外感风邪,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数。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甘、枣、桂、姜,达郁而解外,枳、朴、大黄,泻满而攻里也。

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小麦一升,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半夏半升,细辛二两,五味半升。治咳而脉浮者。以中脘不运,皮毛不合,肺胃郁阻,浊气莫泄。麻黄发表而散寒,小麦、石膏,清肺而润燥,朴、杏、半夏、姜、辛、五味,降逆而止咳也。

大小承气汤,方在大黄。半夏厚朴汤、方在半夏。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在枳实。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皆用之,以其降浊而行滞也。

厚朴苦辛下气,善破壅塞而消胀满,下冲逆而定喘嗽,疏通郁迫,和解疼痛,除反胃呕吐,疗肠滑泄利,消宿食停水,调泄秽吞酸,止肠胃雷鸣,平霍乱转筋,下冲消滞物也。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

《雷公炮制药性解》

干姜为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忌食豆。

若以为温补而泛用之,非也。体重浊而微降,最能耗气,春夏秋宜用,冬间忌之。气虚之人及孕妇,亦不可服。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交趾、冤句。三月、九月、十月采皮,阴干。

今出建平、宜都,极浓、肉紫色为好,壳薄而白者不如。用之削去上甲错皮。世方多用,道家不须也。

《中药大辞典》

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立夏至夏至间剥取生长20年以上的植株的干皮或根皮(须先将外表粗皮刮去),阴干;再堆放于土坑内,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使之发汗,取出晒干,再蒸熟使变软,卷成筒状,阴干。细小的根皮,只须除净泥土,适当切断,阴干即可。

厚朴:分布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凹叶厚朴:分布浙江、江西、安徽、广西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要用紫色、味辛为好。

夫或丸散,便去粗皮,用酥炙过。每修一斤,用酥四两炙了,细剉用。

若汤饮中使,用自然姜汁八两炙一升为度。

《长沙药解》

去皮,姜汁炒。

《中药大辞典》

厚朴: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刮去粗皮,洗净,切丝,晾干。

姜厚朴: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净厚朴,与姜汤共煮透,待汤吸尽,取出,及时切片,晾干。(每厚朴100斤,用生姜1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