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白僵蚕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动物类 | 白僵蚕 | 平 | 平肝息风药 | 咸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咸,平。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䵟,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
《本草经集注》
味咸、辛,平,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䵟,令人面色好,治男子阴疡病。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咸、辛,性微温,有小毒,入心、肝、脾、肺四经。主风湿口噤失音,疔毒风痰结滞,皮肤风动如虫行,小儿惊痫夜啼,女子崩中赤白,止阴痒,去三虫,灭黑䵟。米泔水浸去涎,炒去丝用。
《玉楸药解》
味辛、咸、气平,入足厥阴肝经。活络通经,驱风开痹。
僵蚕驱逐风邪,治中风不语、头痛胸痹、口噤牙痛、隐疹风瘙、瘰疬疔毒、䵟斑粉刺、疳痔金疮、崩中便血,治男子阴痒、小儿惊风诸证。
僵蚕烧研酒服,能溃痈破顶,又治血淋崩中。
蚕脱纸烧研,治吐衄便溺诸血,小儿淋漓,诸疮肿痛。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肝、脾、肺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僵蚕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恶茯苓、茯神、萆薢、桑螵蛸、桔梗。
《玉楸药解》
此庸工习用之物。风邪外袭,宜发其表,风燥内动,宜滋其肝,表里不治,但事驱风,欲使之愈,复何益也!愈驱愈盛,不通之极矣。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湿有毒,不可用。
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曝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末以涂马齿,即不能食草,以桑叶拭去乃还食,此明蚕即马类也。
《中药大辞典》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
《中药大辞典》
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侯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