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牛蒡子

类型 功效
果实及种子类 牛蒡子 解表药

性味功效

《本草经集注》

味辛,平,无毒。主明目,补中,除风伤。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性温,无毒,入十二经。主风湿瘾疹盈肌,咽喉风热不利,诸肿疮疡之毒,腰膝凝滞之气,润肺止嗽,散气消痰。酒拌蒸,待有白霜出,拭去,干焙捣用。

《主治秘诀》及东垣皆云牛蒡子辛温,故能入十二经而通散也。洁古云“吞一枚,可出痈疽头”,亦表其辛散之功耳。《本草》言其性平,误矣。

《本草经解》

气平,味辛,无毒。主明目补中,除风伤。(一名恶实。酒蒸拭净焙)

牛蒡子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甘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牛蒡气平清热,味辛散郁,郁热清,则目得血而能视矣,所以明目。中者阴之守也,人身阴阳,求之升降,牛蒡辛平清肺,肺气下降则阴生,所以补中也。

风伤于卫,卫附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辛平疏肺,则皮毛解散,所以除风伤也。

《玉楸药解》

味苦,气平,入手太阴肺经。清风泻湿,消肿败毒。

牛蒡子发散风湿,清利咽喉,表隐瘾疹郁蒸,泻气臌水胀,历节肿痛之症。庸工习用小儿疹病。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十二经

《本草经解》:归肺经

《玉楸药解》:归肺经

别名

鼠粘子、大力子

《本草经集注》
恶实

常用方

《本草经解》

牛蒡同紫草、犀角、生地,治痘血热不出。同桔梗、甘草,治风热咽痛。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鲁山平泽。

方药不复用。

《中药大辞典》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集。晒干,打出果实,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生用或炒黄用。

分布全国各地。一般为栽培品。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灸论》

雷公云:凡使,采之,净拣,勿令有杂子,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却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中药大辞典》

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