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赤小豆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果实及种子类 | 赤小豆 | 平 | 利水渗湿药 | 甘, 酸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本草经集注》
主下水,排痈肿脓血。味甘酸,平温,无毒,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猝,下胀满。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酸,性平,无毒,入心经,主消热毒,排痈肿,解烦热,补血脉,止泄泻,下水气,利小便,除大便血,解小麦毒。
赤小豆,南方心火之色也,故独入之。经曰:诸疮痛痒,皆属心火,又曰:心主血也,故主疗如上。小肠者,即受盛而与心应者,故亦能利之。
《长沙药解》
味甘,入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经。利水而泻湿热,止血而消痈肿。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经
《长沙药解》:归小肠、膀胱经
别名
小豆
常用方
《长沙药解》
《金匮》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三升,当归十两。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治狐惑脓成,脉数心烦,默默欲卧,目赤眦青,汗出能食。以湿旺木郁,郁而生热,湿热淫蒸,肉腐脓化。赤小豆利水而泻湿热,当归养血而排脓秽也。又治先血后便者。以土湿木遏,郁而生风,疏泄不藏,以致便血。其下在大便之先者,是缘肝血之陷漏,其来近也。赤小豆利水而泻湿热,当归养血而清风木也。
《伤寒》瓜蒂散方在瓜蒂。用之,治胸有寒瘀,心中痞硬,气冲咽喉,以其涤胸中之湿淫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在连翘。用之,治太阴病,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以其泻经络之湿邪也。
赤小豆利水泻湿,行郁退热,安胎下乳,善治一切痈肿,及诸下血之病。
浸令毛出,曝干用。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衍义》曰:久服令人黑瘦结燥,亦以利小便之故耳。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赤小豆:栽培或野生。分布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
赤豆: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产地
加工炮制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