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藜芦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根及根茎类 | 藜芦 | 寒 | 涌吐药 | 辛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寒。主蛊毒,咳逆,泄利,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蛊毒,去死肌。
《本草经集注》
味辛、苦,寒、微寒,有毒。主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治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不入汤。
《长沙药解》
味苦、辛,性寒,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涌胸膈之痰涎,定皮肤之瞤惕。
归经
《长沙药解》:归胃、肺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葱苒
《本草经集注》
葱菼、山葱
常用方
《长沙药解》
《金匮》黎芦甘草汤,黎芦、甘草。原方失载。治病人手指臂肿动,身体瞤瞤者。以手之三阴,自胸走手,手之三阳,自手走头,经气郁遏,故结而为肿,郁而为动。郁极则身体瞤动,不但指臂而已。此缘胸有瘀浊,阻隔经气往来之路,是以如此。甘草培其中气,黎芦吐其瘀浊,以通经气也。
黎芦苦寒毒烈,善吐浊痰,兼治疥癣,杀诸虫,点痣,去瘜肉。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黄连为之使,反细辛、芍药、五参,恶大黄。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太山山谷。三月采根。阴干。
近道处处有。本下极似葱而多毛。用之只剔取根,微炙之。
《中药大辞典》
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5~6月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
生于山野、林内或灌木丛间。分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四川、江苏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采得,去头,用糯米泔汁煮,从巳至未,出,晒干用之。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
赞赏者名单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意识到写文章的价值🙏
本文是原创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协议,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 Nanbowan!
评论
匿名评论
隐私政策
✅ 你无需删除空行,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