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功效
皮类 肉桂 温里药 甘, 辛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本草经集注》

菌桂:味辛,温,无毒。主治百疾,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桂:味甘、辛,大热,有小毒。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其在下最浓者,曰肉桂。去其粗皮,为桂心,入心、脾、肺、肾四经。主九种心疼,补劳伤,通九窍,暖水脏,续筋骨,杀三虫。散积气,破瘀血,下胎衣,除咳逆,疗腹痛,止泻痢,善发汗。其在中次浓者,曰官桂,入肝脾二经。主上焦有寒,走肩臂而行枝节。

桂在下,有入肾之理,属火,有入心之义。而辛散之性,与肺部相投。甘温之性,与脾家相悦,故均入焉。官桂在中,而肝脾皆在中之脏也。且《经》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又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桂味辛甘,二经之所由入也。薄桂在上,而肺胃亦居上,故宜入之。

《本草经解》

气大热,味甘辛,有小毒,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

肉桂气大热,禀天真阳之火气,入足少阴肾经;补益真阳,味甘辛,得地中西土金之味,入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有小毒,则有燥烈之性,入足阳明燥金胃、手阳明燥金大肠。气味俱升,阳也。

肉桂味辛得金味,金则能制肝木,气大热,禀火气,火能制肺金,制则生化,故利肝肺气。心腹太阴经行之地,寒热冷疾者,有心腹冷疾而发寒热也,气热能消太阴之冷,所以愈寒热也。霍乱转筋,太阴脾经寒湿证也,热可祛寒,辛可散湿,所以主之。

《经》云,头痛巅疾,过在足少阴肾经,腰者肾之腑,肾虚则火升于头,故头痛腰痛也;肉桂入肾,能导火归原,所以主之。辛热则发散,故能汗出。虚火上炎则烦,肉桂导火,所以主止烦也。肾主五液,寒则上泛;肉桂温肾,所以止唾。辛甘发散,疏理肺气,故主咳嗽鼻齆。血热则行,所以堕胎。肉桂助火,火能生土,所以温中。

中者脾胃也,筋者肝之合也,骨者肾之合也;甘辛之味,补益脾肺,制则生化,所以充肝肾而坚筋骨也。其通血脉理疏不足者,热则阳气流行,所以血脉通而理疏密也,宣导百药无所畏者,藉其通行流走之性也。

久服神仙不老者,辛热助阳,阳明故神,纯阳则仙而不老也。

《玉楸药解》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瘀消癥,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

肝属木而藏血,血秉木气,其性温暖。温气上升,阳和舒布,积而成热,则化心火。木之温者,阳之半升,火之热者,阳之全浮也。人知气之为阳,而不知其实含阴精,知血之为阴,而不知其实抱阳气。

血中之温,化火为热之原也,温气充足,则阳旺而人康,温气衰弱,则阴盛而人病。阳复则生,阴胜则死,生之与死,美恶不同,阳之与阴,贵贱自殊。蠢飞蠕动,尚知死生之美恶,下士庸工,不解阴阳之贵贱,千古祸源,积成于贵阴贱阳之家矣。

欲求长生,必扶阳气,扶阳之法,当于气血之中培其根本。阳根微弱,方胎水木之中,止有不足,万无有余,世无温气太旺而生病者。其肝家痛热,缘生意不足,温气抑郁而生风燥,非阳旺而阴虚也。

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

金之味辛,木之味酸,辛酸者,金木之郁,肺肝之病也。盖金之性收,木之性散,金曰从革,从则收而革则不收,于是作辛。木曰曲直,直则散而曲不散,于是作酸。辛则肺病,酸则肝病,以其郁也,故肺宜酸收而肝宜辛散。肺得酸收,则革者从降而辛味收,肝得辛散,则曲者宜升而酸味散矣。事有相反而相成者,此类是也。肝脾发舒,温气升达,而化阳神。阳神司令,阴邪无权,却病延年之道,不外乎此。

凡经络堙瘀、脏腑癥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证,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以至上下脱泄,九窍不守,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其证也。女子月期产后,种种诸病,总不出此。悉宜肉桂,馀药不能。

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脾、肺、肾经

《本草经解》:归肾、脾、肺、胃、大肠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安桂

《神农本草经》
菌桂

常用方

《本草经集注》

得人参、麦门冬、甘草、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治吐逆。

《本草经解》

肉桂同人参、炮姜、附子,治中寒腹痛。同姜黄、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治左胁痛胀。同当归、牛膝,治冬月产难,产门不开,同黄柏、知母丸,名滋肾丸,治小便不通。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杀草木毒,百药无畏,性忌生葱。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菌桂:生交址、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生桂林山谷。立秋采。

交址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今世中不见正圆如竹者,惟嫩枝破卷成圆,犹依桂用,恐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判非今桂矣,必当别是一物,应更研访。

桂:生桂阳。二月、七、八月、十月采皮,阴干。

案《本经》唯有菌桂、牡桂,而无此桂,用体大同小异,今世用便有三种,以半卷多脂者单名桂,入药最多,所用悉与前说相应。《仙经》乃并有三种桂,常服食,以葱涕合和云母蒸化为水者,正是此种尔。今出广州湛惠为好,湘州、始兴、桂阳县即是小桂,亦有,而不如广州者,交州、桂州者形段小,多脂肉,亦好。《经》云:“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赤。”齐武帝时,湘州送桂树,以植芳林苑中,今东山有山桂皮,气粗相类,而叶乖异,亦能凌冬,恐或者牡桂,诗人多呼丹桂,正谓皮赤尔。北方今重此,每食辄须之。盖《礼》所云姜桂以为芬芳也。

《中药大辞典》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一般于8~10月间,选择桂树,按一定阔度剥取树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去薄者,要紫色、厚者。去上粗皮,取心中味辛者使。每斤大厚紫桂,只取得五两。取有味厚处,生用。如末用,即用重裹熟绢,并纸裹,勿令犯风。其州土只有桂草,元无桂心,用桂草煮丹阳木皮,遂成桂心。

凡使,即单捣用之。

《中药大辞典》

拣净杂质,刮去粗皮,用时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温开水浸润片刻,切片,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