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关黄柏

类型 功效
皮类 关黄柏 清热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阳伤,蚀疮。

《本草经集注》

味苦,寒,无毒。主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性寒,无毒。入肾、膀胱二经。主泻下焦隐伏之火,安上焦虚哕之虫,除脐下痛,补肾水衰,止血痢,治痈疮,明眼目,利小便,除湿热,疗女子热崩。肉浓鲜黄者佳。

《本草经解》

气寒,味苦,无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盐水炒)

黄柏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五脏六腑,心为君主,心属火,结热,火气结也;味苦泄热,主之。黄疸,胃经湿热之症;肠痔,大肠火结之病;泄痢,大肠湿热之证。其主之者,黄柏入肾,肾者胃之关,大肠肾所主也,气寒能清,味苦能燥,故治以上诸症也。

漏下赤白,胎漏下血及赤白带也,一因血热妄行,一因湿热下注;黄柏入肾,寒能清热,苦可燥湿,所以主之。阴阳蚀疮,阴户伤蚀成疮也。诸疮皆属心火,其主之者,苦寒泻火也。

《长沙药解》

味苦,气寒,入足厥阴肝、足太阴脾经。泻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肾、膀胱经

《本草经解》:归肾、心经

《长沙药解》:归肝、脾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檗木、檀桓

常用方

《本草经解》

黄柏同知母,滋阴降火。同茅术,除湿清热,治痿要药。同细辛,泻膀胱火,用蜜炙成末,煨大蒜丸,治妊娠下痢白色。同木瓜、白茯、二术、石斛、生地,治痿。同白芍、甘草,治火热腹痛。

《长沙药解》

《伤寒》乌梅丸方在乌梅。用之治厥阴伤寒,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食即吐蛔。以木郁则虫化,郁冲而生上热,黄柏泻郁升之上热而杀蛔虫也。

白头翁汤方在白头翁。用之治厥阴病,热利下重者。以木郁则利作,郁陷而生下热,黄柏泻郁陷之下热而举重坠也。

《金匮》栀子柏皮汤方在栀子。用之治太阴病,身黄发热者。大黄硝石汤方在大黄。用之治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者。以乙木湿陷,不能疏泄,郁生下热,传于膀胱,水窍不开,溢于经络,则身黄腹满而发热,黄柏泻湿热而清膀胱也。

阳衰土湿,乙木不达,抑遏而生湿热。冲于胃口,则心中疼热,陷于大肠,则热利下重,郁于膀胱,淫于肌肤,则腹满身黄。黄柏苦寒迅利,疏肝脾而泻湿热,清膀胱而排瘀浊,殊有捷效,最泻肝肾脾胃之阳。后世庸工,以此为滋阴补水之剂,著书立说,传流不息,误人多矣。

黄柏清脏腑之湿热,柏皮清经络之湿热,故发热身黄用柏皮。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恶干漆。

《雷公炮制药性解》

盐、酒多炒,免致寒入于肾,恶干漆。

黄柏沉而属阴,故主肾与膀胱诸证。其性苦寒,能泄亢盛之阳,以坚肾部。则水主既盛,阳光自遏,而阴血无火烁之患矣,岂实有滋补之功哉!若肾家无火,两尺微弱,或左尺独旺者,均不宜用。

《长沙药解》

黄柏苦寒迅利,疏肝脾而泻湿热,清膀胱而排瘀浊,殊有捷效,最泻肝肾脾胃之阳。后世庸工,以此为滋阴补水之剂,著书立说,传流不息,误人多矣。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芸香科植物黄柏的树皮。3~6月间采收。选十年以上的黄柏,轮流剥取部分树皮。不能一次剥尽,以保持原树继续生长。剥去后,即自行生长新皮,未割部分可在下年采收。将剩下的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粗皮(栓皮),至显黄色为度,不可伤及内皮,刷净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霉变色。

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或山谷洪流附近。分布东北及华北。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凡使,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令蜜尽为度。

凡修事五两,用蜜三两。

《中药大辞典》

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进,切片成切丝,晒干。

黄柏炭:取黄柏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放凉,晒干。

盐黄柏:取黄柏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晾干(每黄柏片100斤用食盐2斤半,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酒黄柏:取黄柏片,用黄酒喷洒拌炒如盐黄柏法(每黄柏片100斤用黄酒1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