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熊脂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动物类 | 熊脂 | 微寒 | 甘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甘,微寒。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皯,疱。久服强志,不饥,轻身。
《本草经集注》
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皯疱,食饮呕吐。久服强志,不饥,轻身,长年。
归经
别名
-
常用方
-
使用注意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
此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则有,夏月则无。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药,而不中啖。今东西诸山林皆有之,自是非易得物尔。痼病患不可食熊肉,令终身不除愈也。
《中药大辞典》
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即得。
产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收得后,炼过,就器中安生椒,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个,炼了,去脂革并椒,入瓶中收,任用。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
赞赏者名单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意识到写文章的价值🙏
本文是原创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协议,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 Nanbowan!
评论
匿名评论
隐私政策
✅ 你无需删除空行,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