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槟榔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果实及种子类 | 槟榔 | 温 | 驱虫药 | 辛 |
性味功效
《本草经集注》
味辛,温,无毒。主治消谷,逐水,除痰 ,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甘涩,性温无毒,入胃、大肠二经。主消谷逐水,宣脏利腑,攻坚行滞,除痰癖,杀三虫,却伏尸,疗寸白,攻脚气,解诸蛊。坠药性如铁石,治浓重如奔马,见火无功。
槟榔甘温之品,宜于胃家,沉阴之性,宜于大肠。考诸功验,取其下坠,非取其破气,广闽多服之者,盖以地暖淫蒸,居民感之,气亦上盛,故服此以降之尔。尖长者,快锐速效。
《本草经解》
气温,味苦辛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
槟榔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辛涩无毒,得地南火西金之燥味,入手少阴心经、足阳明燥金胃经、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气温则行,味辛则散,故主消谷逐水。手阳明为传导之官,消化不尽,则水谷留滞,变成痰癖。槟榔温辛,具消谷之才,苦泄有下降之德,所以主之也。
三虫伏尸寸白,皆湿热所化之虫也;辛则散,涩则燥,苦则杀虫,故主以上诸虫也。
《玉楸药解》
味苦、辛,涩,气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降浊下气,破郁消满,化水谷之陈宿,行痰饮之停留,治心腹痛楚,疗山水瘴疠。
槟榔辛温,下气破滞,磨坚行瘀,败陈宿之气,亦有用之良材。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胃、大肠经
《本草经解》:归肝、心、胃、大肠经
《玉楸药解》:归脾、胃经
别名
大腹子
常用方
《本草经解》
槟榔同川莲、扁豆、莲肉、橘红、红曲、白芍、乌梅、葛根、枳壳,治痢下后重。同雷丸、使君子、白芜荑、芦荟、肉蔻、胡黄连,治小儿疳蛔。同楝根、鹤虱、锡灰、苡仁根、贯仲、乌梅,治一切寸白虫。同茅术、草果、青皮、甘草,治瘴疟。
使用注意
《玉楸药解》
若气虚作满,则损正益邪,不能奏效矣。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南海。
此有三、四种: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涩,核亦大;尤大者,名楮槟榔,作药皆用之。又小者,南人名蒳子,世人呼为槟榔孙,亦可食。
《中药大辞典》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分布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主产广东、云南、台湾、广西、福建。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产量最多。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取好存坐稳、心坚、文如流水、碎破内容如锦文者妙;半白半黑并心虚者,不入药用。凡使,须别槟与榔。头圆、身形矮毗者是榔;身形尖、紫文粗者是槟。槟力小,榔力大。
凡欲使,先以刀刮去底,细切。
勿经火,恐无力效。若熟使,不如不用
《中药大辞典》
拣去杂质,以清水浸泡,按气温情况换水,至泡透为止,捞起,切片,晾干。或取拣净的槟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
炒槟榔:取槟榔片置锅中,文火炒至微微变色,取出,放凉。
焦槟榔:用武火把槟榔片炒至焦黄色时,喷洒清水,取出,放凉。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