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泽泻

类型 功效
根及根茎类 泽泻 利水渗湿药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本草经集注》

味甘、咸,寒,无毒。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咸,性寒无毒,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主去胞垢,退阴汗,治小便淋涩仙药,疗水病湿肿灵丹。畏海蛤,文蛤。色白者佳。

泽泻下降为阴,专主渗泄,宜入膀胱诸经。其行水之功过于猪苓。

《本草经解》

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泽泻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

其主风寒湿痹者,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闭而肌肉麻木也;泽泻味甘益脾,脾湿去,则血行而肌肉活,痹症瘳矣。其主乳难者,脾统血,血不化,乳所以难也;味甘益脾,脾湿行则血运而乳通也。

其主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者,盖五脏藏阴者也,而脾为之原,脾主肌肉而性恶湿;泽泻泻湿,湿去则脾健,脾乃后天之本,所以肌肉长而气力益。阴血充而五脏得所养也,其消水者,所以肌肉长而气力益。阴血充而五脏得所养也,其消水者,入膀胱气寒下泄也。

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者,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水道通则肾之精道固,精足则气充,肾开窍于耳,所以耳聪;水之精为目瞳子,所以明目。肾者胃之关,关门固所以不饥;肾气纳,所以延年轻身也。其言面生光能行水上者,脾为湿土,湿则重,燥则轻,轻则能行水上,脾统血,血充则面有光彩也,盖表其利水有固肾之功、燥湿有健脾之效也。

《长沙药解》

味咸,微寒,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燥土泻湿,利水通淋,除饮家之眩冒,疗湿病之燥渴,气鼓水胀皆灵,膈噎反胃俱效。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膀胱、肾、三焦、小肠经

《本草经解》:归膀胱、脾经

《长沙药解》:归肾、膀胱经

别名

《本经》
芒芋、鹄泻

《集注》
及泻

常用方

《本草经解》

泽泻同白茯、白术、猪苓、肉桂,名五苓散,治湿热。同山药、山萸、白茯、丹皮、生地、北味,名都气汤,补肾真阴,及小儿行语迟。同白茯、建兰叶、猪苓,治饮痰咳嗽。

《长沙药解》

《金匮》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者。以饮在心下,阻隔阳气下降之路。阳不根阴,升浮旋转,故神气昏冒而眩晕。此缘土湿不能制水,故支饮上泛。泽泻泻其水,白术燥其土也。

泽泻咸寒渗利,走水府而开闭癃,较之二苓淡渗,更为迅速。五苓、八味、茯苓、泽泻、当归、芍药诸方皆用之,取其下达之速,善决水窦,以泻土湿也。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扁鹊云:多服病人眼。

畏海蛤、文蛤。

《雷公炮制药性解》

畏海蛤,文蛤。色白者佳。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汝南池泽。五月、六月、八月采根,阴干。

汝南郡属豫州。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汉中、南郑、青、代,形大而长,尾间必有两歧为好。此物易朽蠹,常须密藏之。叶狭长,丛生诸浅水中。《仙经》服食断谷皆用之。亦云身轻,能步行水上。

《中药大辞典》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冬季叶子枯萎时,采挖块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

生于沼泽边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不计多少,细剉,酒浸一宿,漉出,曝干,任用也。

《中药大辞典》

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用盐二斤八荫,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