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秦艽

类型 功效
根及根茎类 秦艽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本草经集注》

味苦、辛,平、微温,无毒。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治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入胃、大小肠三经。主骨蒸,肠风泻血,活筋血,利大小便,除风湿,疗黄疸,解酒毒,去头风。罗纹者佳。

秦艽苦则涌泄,为阴,故入大小肠以疗诸湿;辛则发散,为阳,故入阳明经以疗诸风。骨蒸之证,亦湿胜风淫所致,宜并理之。

《本草经解》

气平,味苦,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便浸晒)

秦艽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皮毛属肺,外感之邪气,从皮毛而入者,或寒或热,感则肺先受邪;秦艽入肺,味苦能泄,所以主之。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涩不行矣;味苦入心,心生血,苦能散结,血行痹自愈也。肢节痛,湿流关节而痛也;秦艽气平降肺,肺气行则水道通,水道通则湿下逐矣。其下水利小便者,皆通水道之功也,左文者良。

《玉楸药解》

味苦,气平,入足厥阴肝经。发宣经络,驱除风湿,治中风瘫痪、湿家筋挛骨痛、黄疸之证。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胃、大肠、小肠经

《本草经解》:归肺、心经

《玉楸药解》:归肝经

别名

-

常用方

《本草经解》

秦艽酒煎,治黄疸。专一两,治小便难腹满。同柴胡、甘草,治急劳烦热。同干葛、茵陈、五味、川莲、扁豆、木通、苡仁,治酒疸。同苡仁、木瓜、五加皮、黄柏、苍术、牛膝,治下部湿热作痛,及湿疮。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菖蒲为之使。

《雷公炮制药性解》

菖蒲为使。

饮片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

生飞乌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飞乌或者地名,今出甘松、龙洞、蚕陵,长大黄白色为佳。根皆作罗文相交,中多衔土,用之熟破除去。方家多作秦胶字,与独活疗风常用,道家不须尔。

《中药大辞典》

为龙胆科植物大叶龙胆、粗茎龙胆或西藏龙胆的根。春、秋采挖,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堆晒至颜色成红黄色或灰黄色时,再摊开晒干。

大叶龙胆:生于草地及湿坡上。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及四川等地。

粗茎龙胆:又名粗茎秦艽。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西藏龙胆:分布西藏、四川、云南等地。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秦并艽,须于脚文处认取。左文列为秦,即治疾;艽即发脚气。

凡用秦,先以布拭上黄肉毛尽,然后用还元汤浸一宿,至明出,日干用。

《中药大辞典》

秦艽:拣去杂质,除去芦头,稍浸,润透切片,晒干。

炒秦艽:取秦艽片入锅内,以文火炒至表面微有焦斑,取出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