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草乌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类型 | 品 | 性 | 功效 | 味 |
---|---|---|---|---|
根及根茎类 | 草乌 | 热 | 祛风湿药 | 辛 |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本草经集注》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堕胎。
《雷公炮制药性解》
性味、经络、功用,亦同附子,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
乌头即春间采附子之嫩小者,一云原生苗脑。
《长沙药解》
味辛、苦、温,入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开关节而去湿寒,通经络而逐冷痹,消腿膝肿疼,除心腹痞痛。治寒疝最良,疗脚气绝佳。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通行诸经
《长沙药解》:归肝、肾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乌头、奚毒、即子、鸟喙
常用方
《长沙药解》
《金匮》乌头汤,乌头五枚,麻黄三两,甘草三两,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治历节肿疼,不可屈伸。以湿寒浸淫,流注关节,经络郁阻,故作肿痛。甘草培土,芍药清肝,黄芪行其卫气,麻黄通其经脉,乌头去其湿寒也。
乌头赤石脂丸,乌头一分,炮,蜀椒一分,干姜一两,附子半两,赤石脂一两。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寒邪冲逆,凌逼宫城。赤石脂保其心君,乌、附、椒、姜,驱逐其寒邪也。
大乌头煎,大乌头五枚。水三升,煎一升,去滓,入蜜二斤,煎令水老。治寒疝,脐痛腹满,手足厥冷。以水寒木郁,不得发越,阴邪凝结,冲突作痛。乌头破寒气之凝,蜜煎润风木之燥也。
乌头桂枝汤,乌头三枚,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蜜二升,煎乌头,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煎一升。治寒疝腹痛。以肝肾寒邪,同犯脾土,桂枝补土疏木,乌头破其寒凝也。
赤丸,方在朱砂。用之治寒气厥逆,以其驱寒而降逆也。
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
制同附子,蜜煎,取汁用。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
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
《雷公炮制药性解》
莽草为使,恶藜芦,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
饮片
来源产地
《中国药典》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乌头,少有茎苗,长身乌黑,少有旁尖。乌喙皮上苍,有大豆许者孕八、九个周遭,底陷,黑如乌铁。
凡使,宜于文武火中炮令皴坼,即劈破用。
《中国药典》
制草乌:将原药材拣净,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汤,加入漂过的草乌,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片、晒干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