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穴位——大杼
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所属经络类型 | 所属位置 |
---|---|
头颈部穴位 |
别名
背俞二穴(《黄帝内经·素问》)、本神(《西方子明堂灸经》)、大俞(《黄帝内经·灵枢》)、风府(《医心方》)
取穴方法
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陷中,正坐取之,督脉别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难经》曰:骨会大杼。疏曰:骨病治此。袁氏曰:肩能负重,以骨会大杼也。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先确定大椎穴的位置,由大椎往下推1个椎骨(即第1胸椎),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中国针灸学》
第一胸椎棘突下,陶道旁开一寸五分。
主治
《针灸大成》
主膝痛不可屈伸,伤寒汗不出,腰脊痛,胸中郁郁,热甚不已,头风振寒,项强不可俯仰,痎疟,头旋,劳气咳嗽,身热目眩,腹痛,僵仆不能久立,烦满里急,身不安,筋挛癫疾,身蜷急大。
东垣曰:五脏气乱在于头,取之天柱、大杼、不补不泻,以导气而已。
针灸方法
《针灸大成》
《铜人》针五分,灸七壮。《明堂》禁灸。《下经》、《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七壮。《资生》云:非大急不灸。
-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
赞赏者名单
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意识到写文章的价值🙏
本文是原创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协议,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 Nanbowan!
评论
匿名评论
隐私政策
✅ 你无需删除空行,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