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协议: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

肉豆蔻

类型 功效
果实及种子类 肉豆蔻 收涩药

性味功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胃二经。疗心腹胀痛,卒成霍乱,脾胃寒弱,宿食不消,虚冷泻痢,小儿伤乳吐泻,尤为要药。糯米粉裹煨,忌见铁器。

肉豆蔻即肉果,辛温之性,宜入脾胃。

《本草经解》

气温,味辛,无毒。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面包煨)

肉蔻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燥金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

胃者中州也,辛温温胃,所以温中,胃温则食易化,故主消食。大肠寒则惊溏,辛温温肠,所以止泄。日积月累,积冷于肠,冬日重感于寒,则大肠病胀,胃亦妨于食而胃胀,胀则腹满而心胃痛矣;肉蔻温肠胃,胃阳充而胀平也。

霍乱,胃有湿热也;辛温燥胃,霍乱自止;胃者阳气之原也,胃阳衰则阴邪乘之,而患中恶冷疰矣;肉蔻温胃,胃阳充则阴邪消,而中恶冷疰愈也。肝寒而阴气上升,则呕沫而冷气出矣;肉蔻温肝,肝平呕逆定也。小儿乳霍,胃寒不纳也;辛温散寒,所以亦主之也。

《玉楸药解》

味辛,性温,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温中燥土,消谷进食,善止呕吐、最收泄利,治寒湿腹痛,疗赤白痢疾,化痰水停留,磨饮食陈宿。

肉豆蔻调和脾胃,升降清浊,消纳水谷,分理便溺,至为妙品。而气香燥,善行宿滞,其性敛涩,专固大肠,消食止泄,此为第一。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肺、胃经

《本草经解》:归肝、胃、大肠经

《玉楸药解》:归脾、胃经

别名

肉蔻、肉果

常用方

《本草经解》

肉蔻同人参、补骨、吴茱萸、五味、砂仁,治冷泄。同砂仁、陈皮、人参、红曲、楂肉、藿香、麦芽,治泄消食。同木香、枣肉,丸,治久泻。同川附米糊丸,治寒泄。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

有未去之积者,不可先用。

饮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子。4~6月及11~12月各采一次。早晨摘取成熟果实,剖开果皮,剥去假种皮,再敲脱壳状的种皮,取出种仁用石灰乳浸一天后,缓火焙干。

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分布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地。主产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产地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须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豆蔻,于煻灰中炮,待米团子焦黄熟,然后出,去米,其中有子,取用。

勿令犯铜。

《玉楸药解》

面包,煨研,去油,汤冲。

肉蔻辛香,颇动恶心,服之欲呕。宜蜜小丸,烘干,汤送。

《中药大辞典》

煨肉豆蔻:洗净,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将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黄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热切片。一法将原药用清水略淘捞起,放在箩内润12小时后,用麸皮置锅内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乘热切片。